第一航天网 当前在线 201
用户: 密码: 验码:    
  | 本站首页 |   繁體中文 |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 航天业界 | 运载火箭 | 卫星资讯 | 载人航天 | 航天科普 | 航宇器材 | 天文宇宙 | 航天站点 |
 推荐阅读 | 专题热点 | 本站博客 | 在线留言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卫星资讯>>卫星信息
  共有 662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2019年中国航天大会 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2019年04月23日上午回顾
 



  发表日期:2019年5月5日   出处:航天爱好者        【编辑录入:飞沙

航天爱好者网获悉:

2019年中国航天大会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

 

时间:2019423日上午

地点:芒果馆新闻中心

 

主持人(冯春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在这个温润的四月,我们相聚美丽的湘江之畔,星城长沙,我是冯春萍,欢迎各位的到来!去年在哈尔滨我们举办了首届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今年我们再次聚首,也老朋友,也有新面孔,过去的一年无论国内还是国际商业航天产业都在快速发展,有更多的技术、资本和企业投身到商业航天产业中来,为拓展相关航天领域的商业化合作,会聚商业航天资源,推动商业航天繁荣发展,以“中国航天日”为契机,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中国宇航学会、国防科工矩经济技术发展中心联合举办2019年中国航天大会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下面介绍出席本次论坛的主要嘉宾: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吴志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孙为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空间工程部部长张兆勇,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徐颖。

 

受邀参加本次大会的有关机构和企业代表有(介绍完后一并鼓掌):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龙,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颜军,北京灵动飞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君褀,美国国家仪器公司亚太区商业航天行业负责人 刘金龙,北京宇航推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明哲,未来宇航研究院创始人牛旼。

 

下面我们首先有请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先生致辞!欢迎吴局长!

 

吴艳华: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值此第四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我们再次举办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聚焦融合国内外商业航天先进技术理念,探索发展未来宇航科技,共商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在此我谨代表国家航天局给出席今天活动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商业航天涉及商业运载、商业卫星、商业发射和卫星应用等众多领域,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成为国内外航天发展的热点。今年412日,首次取得商业发射的成功,国内从事商业航天产业并具有一定规模的有关企业,我国也从去年30多家增加到目前近百余家。所以商业航天已经成为中国航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家航天局针对商业航天的发展,我们也多次走访了有关企业,多次召开专题的座谈会和研讨会,并在环境的营造、机制建设、政策法规建设等多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为我国的商业航天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一是营造有利于商业航天发展的环境,我们支持并鼓励商业企业按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开展航天的科研生产、试验和运营等活动,同时我们欢迎商业企业参与国家的有关航天科研生产项目,为商业企业参与国家的航天活动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

 

二是积极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我们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商业航天产品和服务机制,创新政府的服务模式,引导民营资本和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相关的航天活动。

 

三是积极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面对当前商业航天活动非常活跃,参与单位众多的情况,我们将在国家顶层航天的发展规划进行统筹研究。我们并将制定规范商业航天健康发展的有关政策制度,例如我们针对这几年商业火箭发展得很迅速的现状,我们将在近期想颁布一个关于促进我国商业运载火箭发展的意见通知,主要对商业运载火箭有关科研生产试验发射活动进行一些必要的规范。

 

四是积极推动商业航天的法律环境建设。国家航天法已经通过国家和中央的立法计划,已经在紧锣密鼓的制定当中,商业航天有关的要求也要纳入到整体法规当中,这样我们将商业航天的产业发展要营造一个开放公平、互利共赢的法制环境。航天技术和产品是比较敏感的两用物象,在我们政府许可证的目录当中也列入了,因此商业航天企业要按照国家有关的规定,比如说要取得必要的许可证,借此机会,我也希望各商业航天企业,尤其是从事固体运载火箭,这里包括固体发动机、化学危险品,像推进剂涉及到安全的这一些产品的单位,我们在生产许可还是要实行严格的管理。

 

随着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不断进入商业航天产业,商业航天进入产业升级的一个快速发展期,这里包括很多新型材料、新型动力、新型元器件制造众多领域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希望大家把握机遇,勇闯共赢,实现商业航天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国家航天局将一如既往在政策层面支持商业航天企业做好服务工作,促进商业航天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希望大家关注我们政府发布的有关政策,包括我们一些科研指南,我们现在科研指南完全公开了,有关国家的科研项目和政策对我们商业企业、民营企业是一视同仁的。希望大家在论坛上畅所欲言,充分交流,深度沟通。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也期待着我国的商业航天能够更好更快健康地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吴局长的精彩致辞,在此我们也非常感谢国家航天局对商业航天的大力支持。接下来有请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 吴志坚先生致辞。大家欢迎!

 

吴志坚:尊敬的吴艳华局长、颜总、华总、张总,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各位企业家、各位媒体的朋友:上午好!

 

作为这次论坛的主办方之一,中国航天基金会对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朋友、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那么这一次的论坛是商业航天为主题的第二次论坛。就这个论坛跟上次比有了很多新的变化,第一是凝聚了一个主题,“新航天新业态”。第二,国家航天局对这次论坛充分高度重视,吴艳华局长亲自到会指导。第三,这一次来参加会议的规模更大,我们期待着这一次论坛能取得好的效果。

 

那么商业航天是近年来在航天领域中一个热门的话题,发展的势头势不可挡。从经济规模来说,2018年全球的航天经济收入将达到4000亿美元,而来自于商业航天的收入将达到3300亿美元,从参与主体看 ,一批新型的航天主体茁壮成长,成为商业航天的一支生力军,特别是美国一批私营企业占据了航天的主要领域。从技术发展看,商业航天的发展带动了航天一些新的技术突破,比如说火箭的回收和重复使用,3D打印技术将成为卫星在轨修理成为一种可能,洲际航行旅行压缩到几十分钟、十几分钟。高声预测在未来商业航天将达到万亿美元以上的市场。低轨星座、太空旅游、采矿将成为商业航天的三大主流,其中目前最热的是低轨星座。

 

我国的商业航天发展也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态势 ,目前从事运载火箭的商业企业邮49家,其中国有企业8家,41家为民营企业。在长沙的有10家,北京12家,广东11家,西安有10家。从事卫星制造的企业目前有15家企业它的总规模将达到千颗以上的卫星制造。除了我们2家,鸿雁(音)有880颗星座以外,比较有名的欧比特现在有12颗视频卫星,4颗高光谱卫星,目前在轨有10颗卫星。目前在测控系统也有10家企业。

 

但是我们商业航天发展中还有不少问题,比如思想观念转换的问题,我们的航天发展是以技术推动为主的,但是在商业航天中技术是手段,是工具,是支撑,但是它的目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在于没有市场就没有商业航天。它所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不能仅仅用过去做项目的方式来推动商业航天的发展。

 

第二个就是政府的支持,政府在商业航天发展中有四大职能,规划引领、法律规范、市场开放、技术成果转移,目前政府国家航天局在规划引领和法律规范上做了很多工作。但现在目前要解决的就是市场开放的问题和技术成果转移的问题。美国500多颗绝大多数是商业卫星,美国军方和政府都是采购商业卫星,2016年就取得了美国航天局46亿美元订单,政府和军队和商业航天最大的市场,所以说市场要向民营商业企业开放。与此同时还有技术成果的转移问题,国家所投资形成的技术产品和技术成果是国有资产,应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怎么通过一定知识产权保护的手段来促进我们的技术向民营企业的开放问题,我觉得也是一个很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就会低水平重复研制,就会造成研制浪费。

 

第三个问题就是民营企业要以创新为本。我们现在成长起来很多民营企业它的商业模式有许多是资本,资本推动体制内的人员出来从事商业航天事业,把体制外的事情拿到了体制外来做。而且我们很多企业发展过程当中,它离不开体制的支持,打一个比方,我们很多商业做火箭发射的企业不是集中在丰台和亦庄,就是集中在西安附近,为什么?它离不开体制内技术支持。

 

2018年底55家从事火箭制造的企业所取得的专利有46项,这46项中获得授权的有17项,发明的是6项,新型实用型的专利是10项,外形改观是1项,说明很多商业航天企业技术的积累还不够。

 

第四个问题就是商业模式的问题。民营企业参加到商业航天这个领域中来,最大的优势是在于成本优势,5400万美元,而由波音成立的美国联合公司是4亿美元,没有成本的优势就没有竞争的优势,这是在我们民营企业中是必须要认真思考的。

 

第五个问题就是资本的问题,商业航天是以市场为主导的商业活动,商业是商业航天的底色和基因,所以说它必须跟资本紧密结合,这是毫无疑问的。美国正是有了风投,有了天使,使得这些年来成立的商业航天企业有180多家,市场估值达到280亿美元,亚马逊每年拿出10亿美元来支持商业航天公司,使得它的估价上升到70美元一股,仅次于苹果的美国第二大上市企业。

 

我们国家在商业航天的发展过程中同样离不开资本的支持,但是我们跟美国相比,有一个最大的区别,美国的商业航天它是注资,而我们是融资,注资跟融资之间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注资的背后是资本跟企业的同生死共命运,而融资社会资本是要追求它的利益最大化,在同生死共命运方面它难以做到。当然在商业航天发展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我们期望我们这一次论坛,这次论坛是高朋满座、精英荟萃,我们希望我们很多理论成果能够在这里进行交流,很多思想观点能够在这里碰撞,很多成功的经验能够在这里分享。我们期望我们这次论坛是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一次加油站,一个新的平台,一个新的起点。我们中国航天基金会一定要不懈努力,为中国航天的健康发展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吴理事长的精彩致辞!从吴理事长的致辞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吴理事长对商业航天的了解,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对商业航天的发展认识也非常深刻,让我们对商业航天的现状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再次感谢吴理事长。本次论坛以2019年“中国航天日”“逐梦航天合作共赢”的主题,围绕新航天新生态,聚焦融合国内外商业航天先进技术理念,推动商业航天产业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与百姓生活。接下来我们进入本次论坛的主旨报告环节。大家都知道商业航天犹如大浪淘金,与潮流俱进之势。何为商业航天?如何界定商业航天?航天领域发展趋势如何?下面有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 孙为刚先生带来以《致知商业航天》为题的主旨报告,欢迎孙主任。

 

孙为刚:尊敬的大会主持冯春萍主任、吴艳华局长、吴志坚理事长、各位航天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我报告的题目是《致知商业航天》,致知是探求事物的本质,我们也在致达商业航天本质的路长,感谢大会安排我做第一个发言,是大家精力充沛的时候听我的枯燥报告,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商业航天事业的成功需要科协理论的指导和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一个科学的概念包含定义,定义适用的边界和算法,本报告也想从定义领域和算法三个方面做一些探讨。何为商业航天?汉字历史渊源,细细思量词语我们就能感受很多东西,商业作为一个词组,偏正词组。但是中国的汉字还是很严谨的,也是五种基本修辞之一,前一部分修正后一部分。通过这张图我想说明商业航天是商业域和航天域的交集,按照这样一种解释,商业是商品交换的经济活动,这是字典里头解释的,是一种模式。实际上商业是市场经济的一种业态,航天则是一个领域的概念,航天在法律准许的范围内,遵循市场的规律,在涉及航天领域里的产品交换的经济活动。这个定义非常宽泛,是有利于商业航天的研究和更快更好的发展。

 

如果仅仅从航天制造业、航天制造商的属性定义航天,称为公营和私营。商业一定是包含甲乙双方的,我们谈商业离不开市场,同样必须要研究甲乙双方的关系。

 

为什么会出现商业航天?实际上是航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航天需求的增加,航天的市场在不断地扩大,从单一的为国防服务,转向为国防和社会服务。从单一的国家用户转向为多元化的用户发展。从20014月私人游进入太空以及普及,航天产值超过了3000亿美元,占2016年全球GDP76万亿美元的0.43%之多。美国格里芬局长称太空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有市场就会有商业,且在这3300亿产值中商业的比重占得更重。

 

有人说商业航天大有发展,实质是航天大有发展,航天的蛋糕越来越大。商业模式它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式,并不是说因为商业使航天产品的价格降低,而是说在市场的竞争中,以商业商品这样一种模式使航天器的产品更贴近大众。前一段有部科幻电影叫《流浪地球》借此我想说航天不会过时,而且会有长久的发展。

 

报告的第二部分是航天领域可分为五类,一是进入空间,二是空间设施的制造与空间应用,三是航天技术的应用,四是以其他领域的技术向航天领域的融合发展,五是航天发射及相关服务。这种划分不是绝对的,仅仅是提示和扩展一下我们的思路。

 

进入空间是空间活动的基础,是指通过火箭发射,使物体脱离地球的引力进入宇宙空间的预设轨道,通常是运载火箭,包括发射场,测控还有安全等等。从它的发展方向上看,运载火箭作为高科技更应在环境友好型上努力,是持续发展的要求。各国也在加大对重型运载火箭的研究力度,也降低了成本,提高性能和降低成本上去做努力。

 

在技术空间领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新研制成功的长征七号无毒污染运载火箭,我们也将继续加快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并替代现役的运载火箭。

 

空间设施的制造和应用。空间设施制造泛指载人空间站等,利用人造空间设施服务人们的需求,这是航天市场的大头,占据市场90%以上。曾有128的说法,发射为1,卫星为2,卫星服务为8。从市场角度,我们更应该关注卫星应用的产业链,最近我们集团体制调整,专门在宇航部设立了卫星应用部,意在加强应用。

 

卫星发展趋势,卫星向着长寿命、高性能、智能化、卫星群和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并且卫星的应用是朝着向提供一种系统的解决方案,数据智能处理与应用和在线发展。现在的科技是一种高科技发展时期,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更快,而卫星制造通常相对周期较长。我们在轨应用的时候,如果能够在轨提升卫星的性能,可以使卫星的在轨周期和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所以在这也提示进一步提升卫星计算机的性能和储存能力,为我们后期智能性能的提升作出一些储备。

 

集团公司利用航天的优势,在通讯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空间站以及深空探测等领域全面发展,与各方合作,扩大航天的应用。这张图也更想表达的是要以自己的强项去进入和拓展。

 

航天领域的第三部分是航天技术的应用,泛指把航天所产生的一些新技术、科学理念、发展、管理改进、生产标准以及特种地面设施等向其他行业发展进行推广,从商业上讲,技术的优势可以转化为市场份额,航天产生的先进技术也应推动技术技术的进步。空间设施应用产业链中,含有空间的设施,航天技术向其他行业推广在这个产业链中不含有空间设施,所以把它界定了两个方面,第三部分是我们行业内产生的技术进入到其他行当,比如说发动机的泵阀技术进入到石油管路里,它只是我们行业技术的强项进入这个领域。

 

航天第四部分是指民用技术的融合,民用技术进入到空间设施的制造和向空间领域里的一种延伸,成为空间应用产业链的一部分,比如说遥感起源于相机加飞机,卫星上加上各种遥感载荷就成了遥感卫星。又如太空育种是指育种技术进入太空,必须有空间设施这么一个环节,所以民用技术进入了空间。在此强调的是民用技术实际上是指其他行业的一种优势技术,像航天发展就会扩大航天的领域。商业航天绝不是已有技术的重复,一定是技术的进步,促其发展,这种技术的进步,我们的强势可以是进入空间,也可以是卫星的应用领域,也可以是相关的服务业,重要的话再重复一遍,商业航天绝不是已有技术的重复,一定是技术的强势进入使其促进发展。

 

利用空间进行科学探索大有可为,硬X射线调制望远,墨子号量子通信。太空也为民用技术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像太空游、太空3D打印都会带来重大发展。

 

第五部分是航天发射及相关领域,指向客户提供商业发射服务、卫星在轨交付、卫星地面测控战建设、保险金融、人员培训及技术转让等整体解决方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三、商业航天算法。商业航天算法分两方面,1、商业模式,2、商业航天政策,因为航天涉及国家安全,需要平等的市场,必须要有相应的政策进行约束,制定这些政策也必须要研究商业的模式和算法,这样才能有利于商业的积极发展。

 

在这里举几个例子,一个是通信卫星产业链的价值链,这里做了一个例子,应该说从通信卫星的价值链中,以用户的需求为核心,借助金融的力量,基于卫星系统,将各类信息和产品与服务分发至各级用户,构成价值的产业链。只有卫星通过市场获取的收入大于它付出的卫星研制费用、保险费用等等,通讯卫星的价值链才能在这个市场得以生存和发展。

 

第二是遥感卫星的价值链。与其他用户的价值链不同,这个价值链有政府的出资,有商业的融资,构成了一种非常复杂的市场行业价值链,在制定相关的政策中更应该针对这种遥感卫星领域来研究我们的行业政策。

 

今天在会的很多公司都是从事遥感卫星的研制,我想更应该关注这个行业的价值链,吴志坚理事长讲没有市场就没有商业航天。

 

长征火箭国际发射,我们国际市场的发射价格远高于国内的发射任务,因为要支付发射场的费用、保险的费用,长征火箭的出色表现使之成为国际品牌,这个案例实际是用长征火箭的优势进入国际商业的发射市场,当然发射市场会受到世界政治的影响。

 

第二个案例是鑫诺2号,东四平台的验证,卫星载荷,必须把卫星发射入轨,火箭和发射场的费用,并折价购买了鑫诺2号,购买了商业保险,将风险进行了转移,卫星在轨出现问题通过理赔获得了全部投资的回收。

 

案例3,亚太卫星宽带通讯卫星,高通卫星需求时,以客户和资本的优势,先期购买了亚太6D卫星,与此同时开展了其他附加增值业务,保证了资产的增值,不仅给股东带来丰厚的收益,也推动了商业航天的发展。

 

航天的安全属性也有相关的一些要求,除了基本的政策外,为推动商业航天的发展,政府在制定相关的法律时应关注和研究相关产业链的整体价值链。商业是要追求利益的,应格外重视航天产业的环境,仰望星空,谋划航天发展,设想开拓航天疆域,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人类的思想已飞出了地球,将引领我们跨出摇篮,地球就是我们学步的天赐之场,航天会大有发展。智人十万年前走出非洲,或许一千年后会发展出火星人,作为航天一定是大有作为,大有发展。

 

最后想说的是进入商业航天一定要以己之强,仰望星空,开拓人类航天的发展。谢谢!

 

主持人:感谢孙主任的精彩报告!刚才孙主任对商业航天产业进行了深入研究,相信通过孙主任非常专业的解读,能给大家带来全新的认识视角。

 

当前太空经济和产业快速发展,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新动力,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系统实施了“五云一车”商业航天工程,正在以实际行动,将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推向新高度。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空间工程部部长 张兆勇先生带来题为《蓄商业航天之势,促太空经济发展》的主旨报告,有请张部长。

 

张兆勇:主持人、尊敬的吴局长、吴志坚理事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探索好汉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发展航天技术、造福人类社会是各国航天界共同的历史使命。当前人类探索宇宙步伐加快,正在催生新的变革,利用太空资源发展太空产业,培育太空经济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新动力。太空对于大众而言已不再遥远,全社会正在享受太空活动创造的产品和服务所带来的便利,生产生活方式产生许多新的变化。

 

太空经济存在广阔的空间,面对新思想、新模式、新途径不断涌现,为太空产业由起跑阶段向快跑阶段积蓄了力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做了很多有益尝试,今天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向各位做简要的汇报。

 

一、太空产业并不遥远。太空经济是人类从事的全部太空活动的相关产业所形成的经济业态的总称。人类探索、开发、利用太空而诱发的全部产业活动均可纳入太空产业范畴。从与太空产业的密切程度来看,核心产业是密切相关的高科技产业,经济的高投入与高风险性,价值的强带动性和扩展性等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类,一是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相关的产业包括火箭、卫星、空间站等广义的空间飞行器制造,空间系统的地面终端制造以及发射场地面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应用产业,包括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空间站应用、空间科学实验等。三是太空资源开发产业,利用太空环境与资源进行的产业活动,包括太空农业、太空旅游、太空制造等。衍生产业主要是指与太空相关的法律、金融、教育、文化、娱乐等产业。

 

二、太空产业将推动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目前物联网经济、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热点,从实体经济发展空间来看,继陆地海洋之后,太空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新疆域,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充分认识地球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经济发展需求来看,目前每一个新增GDP所需的投入正在逐年上升,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挑战,例如市场需求牵引不足,制造业等产业产能过剩,耕地、能源、矿产啊等生产要素的供应日益紧张,原材料、元器件等产品质量有待提升,产业结构配置亟待升级。航天技术转化与应用需要更加面向国民经济的主战场,推动太空经济应用产业与信息、交通、安防、农业、水务、环保、抗灾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发挥其强大的带动与辐射效应,对交通强国、智慧中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想更好地认识地球,认识世界必须迈出地球,走向太空,提升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新途径,站在太空看地球,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着共同的问题,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威胁着人类生存,向太空寻求解决方案成为一个选项。

 

三、太空经济和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太空经济产业发展环境日益完善,参与主体不断增多,商业创新大量涌现的态势。美国航天基金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政府投入和市场收入的比例格局由之前的13变为14,收入部分逐年上升,全球太空经济规模由2857亿元增长为3831亿元,40.2%的增长,贡献最大的卫星应用产业。07年到2017年增长超过2倍,全球卫星产业收入为2690亿美元,占70%以上。从发展环境来看,太空经济及产业发展氛围良好,鼓励产业发展的法律政策日益完善,社会各界给予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正在加大。从参与主体来看,通过发展太空产业获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使参与主体更加多样化。据美国统计,80多家靠天使投资的新型航天企业成立,投资新型航天公司的数量增长到55家,标志着大量资本正在涌向太空领域。

 

太空旅游、太空采矿吸引了一批投资者。

 

四、太空经济及产业发展空间广阔。纵观全球态势,面向未来发展,太空产业的发展热点集中在太空运输、卫星应用、太空制造、太空农业、太空采矿、太空旅游、太空医疗等领域,翻盖范围从地球到近地轨道再到深空拓展。

 

太空产业近期的盈利点主要源自太空运输与卫星应用,随着商业发射服务需求的增加及低成本运载系统、新型卫星平台等航天研制的推进,太空基础产业领域的盈利空间将不断扩大。面向未来太空运输需要创新,采用成熟的技术和标准化模块设计,采购商业现货,有助于大幅降低研制成本。卫星应用可借力5G、大数据,使应用场景更加广泛。太空经济及产业可以与一带一路、互联网+大数据战略为契机,将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模式落到实处,切实服务民生。对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激发人类发展新思路,为解决全球问题提供方案,这些新型活动在中远期维度上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极有可能重塑太空产业。

 

五、蓄商业航天之势,促太空经济发展。我国商业航天正在转型升级,商业航天显现出潜力,也是培育太空经济的重要手段,面向繁荣发展的商业航天,蓄商业航天之势,促商业航天发展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商业航天可以为航天发展提供良好的牵引力和聚集力。

 

一是营造良好氛围,探索出的良好模式,创业激情和勇气,适度宽松的环境,社会各界给予的关注和支持都为商业航天的发展带来持续动力。

 

二是探索培育市场。国内商业航天从业者在以卫星导航定位、空间地理信息应用、天基互联网与物联网、商业航天发射服务开展了先试先行,有利带动商业航天发展,为不断做大做强市场创造条件。

 

三是引领模式创新,信息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原则,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开放合作、互利共盈为导向,共同参与到商业航天项目中,政产学研有通力合作的产业链条正在建立,大规模协作协同具有良好的先导示范作用。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司作为中国航天事业重要的参与者和推动力量,一直致力于整合各界优质资源,参与全球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共同为用户及合作伙伴创造商业机遇和合作空间,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取得了积极成效。我们实施了飞云工程、快云工程、虹云工程、腾云工程、飞行列车工程、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自主研制的500吨级推力商业航天固体运载火箭。航天科工正以实际行动积极为太空经济发展蓄势谋篇,中国航天科工将继续在航天道路上砥砺前行,与有志于此的各界同仁协同创新,为航天事业作出贡献。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张部长分享的精彩报告内容!探索浩瀚宇宙,建设宇宙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探月工程时指出,创新决定未来。下面我们将进入今天论坛的专题报告部分,后面的主持交给来自中国科学院的徐颖女士,有请徐女士!

 

主持人(徐颖):各位尊敬的领导、专家、来宾,各位好,我是来自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的徐颖,荣幸受邀参与2019年中国商业航天产业论坛,下面我们进入特邀报告环节,感谢大家。

 

20181027日,中国首枚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微小卫星“未来号”发射升空,成为我国首枚发射的民营运载火箭,开创了中国民营火箭的先河。本次大会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龙先生为我们带来《创新驱动发展,精神铸造永恒》的特邀报告。欢迎张总!

 

张龙:尊敬的各位朋友,尊敬的关心航天的各界人士:上午好!我是张龙,很高兴利用这个时间分享一下蓝箭四年来的发展,今年是我第三次参加航天日的活动,每一次参加其实都是一次学习,也是交流,每一次都能看到新的面孔出现,新的企业代表能够参加这样的盛会,能够分享他们企业的一些进展,大家一起助力整个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

 

蓝箭2015年成立以后,蓝箭整个经历了4年的发展,中间我们也通过自己的信息平台,向各位朋友分享了蓝箭今年的一些发展。今天我想通过另外一个维度去向各位展示一下蓝箭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蓝箭目前在北京、西安、湖州有三个基地,这幅照片是去年初春的雨夜过后,我们在湖州基地去建设的一个场景。2015年的时候,我和我的合伙人张先生一起去拜会投资人,拜会政府的时候,曾经梦想着创业是高大上的事情,但是就是我们在经过了3年多的发展,我们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辛苦,我们在泥泞的山路上和北航毕业的博士,也有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大家齐心协力把运输车推到山顶。

 

这个是我们在湖州建设基地冒着零下五六度的严寒,在大雪的夜晚我们需要加班加点早日交付。为了让蓝箭航天自己的基础设施早日投入使用,我们在不违反安全的情况下,保证整个研制的进度,我们的研制人员基本上是顶风冒雨,冒着严寒酷暑让基地能够早日建成。去年冬天我们进行试车,实验人员在山顶上,湖州气温已经降下零下十度,一盘小小的炭火让实验人员取暖能够完成接下来的工作。

 

也正是这帮年轻人,蓝箭新的航天人,我们用了8个月的时间在湖州一个3万平的厂房里完成了所有设施的建设,然后让湖州的山上有了第一个试车台,完成发动机冷试、总装、总测。今年过完年以后,我们发动机就会出现在这个厂房里面。

 

经过了8个月的建设,我们在湖州山上也完成了第一台试车台的建设。经过了4年建设,我们完成了两个中心,一个基地,使蓝箭整个能够为了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出自己的一份力,使得我们有基础面向商业航天市场。

 

我们一直在说是什么样的想法或者什么样的思考模式让我们一些技术人员能够在一线去冲,我昨天在文昌发射中心参加了一个研讨会,看到了当年在西昌发射中心建设的时候,战士冒着严寒酷暑在山坳里建设发射中心。我曾经也问过同事,你们从大学毕业,也是获得了这么高的学位,怎么大家那么拼命?这个场景我也是很多年没有见过了,他们就告诉我一句话,张总,我们就希望用我们的双手能够把第一台发动机造出来。我们通过目前的团队,通过实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从2017年开始,我们完成了自己10吨燃力发动机,我们完成了3000N试车,完成了液氧甲烷发动机在湖州的试车,我们也完成了去年1027日朱雀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我们在325日完成了液氧甲烷发动机的试车。

 

对于蓝箭来讲,我们一方面去追求两个核心,一个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屹立于市场之上,第二个是为什么能够走下去。很大一点就是创新,什么是有价值的创新?创新分很多种,资本的创新等等,对于蓝箭来讲,我们一直从企业创始之初,我们致力于研制一款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液氧甲烷发动机,我们希望这个发动机能够无毒,性价比更好一些,维护能够方便一些,同时技术指标能够更高一些。其实基于这些维度,也基于我们企业的特点,我们完成了国内收款中型液氧甲烷发动机,进入发动机的总装、总测阶段。

 

谈到创新,我举一个企业的例子,这是我们发动机一个激光焊接的技术,利用这个技术,我们能够使喷管的焊接缩短很长时间,技术创新有很多种,对于蓝箭来讲,在4年探索过程当中,我们更致力于怎么利用社会化的资源,能够利用我们在企业工业,在航空工业更成熟的技术为航空发展。经过4年多的发展,我们在液氧甲烷发动机的基础上,我们也实现了多个技术能够第一次使用在发动机的研制过程当中。

 

对于一家企业来讲,技术的创新是一只手,另外市场导向是一只手,通过这两只手我们能够走得更远一些。自2015年企业成立的时候,我们就像今天一样,追逐梦想,合作共赢,我们也向卫星用户去合作,我们还向同行去学习合作。我们希望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一方面使我们的技术更加满足市场化需求,同时通过市场化牵引不断满足市场需求。追逐梦想,合作共赢,我也希望我们的同行、我们的朋友都能够关注中国航天的发展,能够为中国航天的发展去加油鼓劲,去添砖加瓦。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各位!

 

(视频)

 

主持人:感谢张总分享!我们非常期待张总下一步和蓝箭航天带来更新、更震撼的举动,谢谢张总!

 

2017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以遥感卫星为突破口,制定国家卫星遥感数据政策,促进军民卫星资源和卫星数据共享。现在我们有请商业遥感领域的上市公司——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颜军先生为我们带来《商业高光谱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及未来发展探讨》的特邀报告,有请颜总!

 

颜军:各位领导、各位嘉宾:非常高兴有机会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们的工作。我的题目是《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以及未来发展的探讨》。

 

我分三个内容,第一个是欧比特高光谱卫星建设。现在天上欧比特卫星星座规划,现在主要在1100纳米范围内布局卫星,发射的另外5颗卫星也是在4001000纳米范围内,后面怎么办?比如从10006000纳米卫星布局,今天来的目的就是想跟大家分享探索是不是有合作的可能,他们有新的产品可以推荐给我们,使我们的卫星能力能越来越强。整体规划卫星是34颗卫星,我们现在是7颗,一期工程高光谱卫星可以2天把全球覆盖一遍。这是我们的数据获取能力,如果按照规划,34颗卫星之后一天有7TB数据,现在我们在4个地方建了7个地面战。

 

这个过程不是主要内容,现在7颗卫星运作非常正常,去年4月份发射了高光谱卫星之后,中央台转播说我们开创了商业航天卫星定量遥感的时代,高光谱成像技术是一场革命,我们也一直往前跑。

 

定量遥感优势很多,至少它可以帮助大家来反演各种各样精确的分类、各种参数,使大家很快地为林业、水、污染能定量分析它的技术指标。这是我们高光谱的图谱合一的参数。

 

大家也看到了,作为高光谱卫星,它的主要参数、关键参数在什么地方呢?第一是波段,第二是空间分辨率,第三是幅宽,当然如果你是星座的话更好,有多颗卫星同时在运行。我们国家的布局高分系列5号它的波段谱域非常宽,是4002500,我们欧比特是4001000纳米,国家的卫星还是能力非常强的。但是在空间分辨率、幅宽上我们还有点优势,我们是10米的分辨率,我们的幅宽是150

 

我们做国内高光谱的时候考虑比较多,光谱信息、幅宽都是我们考量的内容。同时高光谱发射以后,我们进行了哪些活动?去年1217日在大会堂发了首发会,从农业、环保、生态、国防应用也是非常强悍的。

 

发射了这么多卫星要干什么?之前吴志坚理事长一直在说这个事,你做了商业航天,你怎么活下去?我们现在大部分数据除了提供给政府部门研究之外,更多是考虑如何用到青山绿水一张图上面?大家都知道绿水青山这是我们习主席治国理政的理念,各国政府也在追随这个东西,我们欧比特非常受益,陈主任说欧比特的服务可以率先在广东省应用,我们打造绿水青山一张图纳入规划的工程,看起来还是比较好。

 

当然今天我们在湖南,看一下湖南省的规划,湖南省围绕绿水青山不管从环境、农作物、生态等等提出了鲜明的理念,打造一个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在全国前列的东西。它也提了一湖四水的治理,杜家毫书记、许达哲省长对这些事都非常关注,现在他们省里针对绿水青山有一个响应与行动,指标体系从环境到质量都在这摆着。

 

跟我们遥感技术相关的有哪些项呢?15项占到27%的指标,权重系数占到34%,遥感技术还是有很大的应用场合。我们绿水青山一张图还是要利用高频次的卫星定量遥感大数据,比如高光谱,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应急管理、城市建设、交通建设进行快速和精准分析,为各级政府精确决策、精细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现在是这么一个情况。所以我们也提出来对数据的需求,行业对遥感服务的需求。大家也看到了高光谱我们每个月、每旬对农作物实时每天的需求,我们应该力争满足他们。这是我们当时设想的一些绿水青山管控系统,我就不在这重复了。

 

我们还有无人机,还有物联网数据以及航空摄影,我们提供专题报告,包括产品各种东西都在这儿。我们在湖南,我们就说湖南通过高光谱来进行洞庭湖叶绿素的分布图,这是洞庭湖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以及地表水的监测,给大家快速地看一下,包括农作物的精细管理,长势监控,还有遥感数据,因为每个城市都有它的数字中心、数据中心,我们的目的就是把它加上去,把遥感数据在它的上面加一层,成为绿水青山一张图,成为地理信息云平台的建设,参与每个城市的建设。

 

刚才谈了这么多,我们现在欧比特的发展面临着什么问题呢?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一个问题,高光谱传感器的需求,大家都知道,高光谱成像技术是一个革命,既然是一场革命可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并没有享受到成果。大家看到这张图,大家一直在说高光谱非常好,但是好在哪里呢?大家都知道高分5号国家搞了4个相机,我们作为一个民营企业没有那么多钱去投一个卫星,我们卫星都很便宜,只有几千万成本,不可能投几个亿。刚才领导也在做这个行业,就是说哪个航天单位研制单位能够1个相机把整个谱域从4006000纳米都做到,我们没有享受太多革命的成果,一颗卫星要做多贵才能满足要求?很难。

 

不管从土壤的状态,还有夜间遥感,包括其他大气污染的这些东西基本上都需要更宽的波域,短波、长波红外,所以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这是我们前期现在在天上飞的9.2公斤相机,覆盖4001000的波段,做起来从成本上、幅宽上我们还是非常满意的,包括它的数据质量也是非常好的,但是从我们长远来看,我们并不满意,下一步怎么弄呢?现在我们在2019年下半年就会启动设计,我们想做9005000纳米的用一个相机短波、长波的设计,所以这个相机大概也是我们铸模来做的相机。我列一个谱段,从9002500纳米的谱段信息,你得选择,尤其是植被、水非常敏感的领域。

 

3000TB数据怎么处理它?4颗卫星是160万平方公里,靠人工处理要处理多少天?我们一颗卫星40万平方公里的情况下,大概得10天的时间可能黄花菜都凉了,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人工智能可能就成为我们一个非常大的领域,我们需要选择,包括国外都在用人工智能,所以我们提了一个人工智能平台,也希望大家能参与人工智能平台的建设,你有技术,你有算法,我们都可以探讨合作。当然这个平台不光在地面处理,同时我们也在轨处理,一些算法就不重复了,大家都能看到人工智能的益处,非常快,能够干各种各样的实行。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在轨处理,我们国家层面得支持,现在都是在天上获取数据,然后把数据传下来,地面再处理,那是不行的,碰到这种场合,我们是来不及的。大家能看到在地震的时候,你能不能通过卫星告诉我哪里有伤员,哪里有活着的,哪些路畅通,如果需要在轨处理就在轨处理。

 

我们处理的能力在哪里?国外也在搞,我们希望有智能卫星,非常大自动化的东西,我们也在考虑,这就是我们通过地面训练以后,把各种算法拿到天上去,在天上进行处理,我们的计算能力能解决吗?我觉得比较难,这是我们现在在市场上所有人工智能芯片,我们算了一下,我们不可能处理6分钟的数据,我们只能看1分钟的数据,它的面积不大于10万平方公里,它的计算力不是10T20个能够处理的,欧比特也在出人工智能芯片,我们第一款芯片6T的处理能力推出市场,至少需要510个这样的芯片才能把天上把这个事弄好。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如果大家有新的想法、新的思路,在天上在轨处理,我们热烈欢迎。

 

我们的想法是高光谱遥感技术非常成熟,但是传感器革命性的发展它要发展,要出真正的产品,能带来益处,使成本降下来。第二,遥感数据地面系统与AI处理技术的结合将改变卫星大数据行业的发展。第三,AI宇宙芯片的面市,使得在轨AI处理系统成为可能,在轨AI采集及处理系统,将改变卫星遥感行业传统工作及应用模式。

我就介绍到这儿,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颜总的精彩报告!

 

航天发展,动力先行。北京灵动是首家专注于航天动力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制的民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下面有请北京灵动飞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君褀先生带来以《灵动创新,飞天梦想——商业航天动力的发展与展望》为题的特邀报告,有请王总!

 

王君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航天界的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商业航天这个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企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灵动飞天作为行业的中上游,对行业有着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今天就商业航天动力的发展与展望与大家进行一个交流。

 

我们相信通过行业的协同发展以灵动创新建飞天梦想,我们商业航天这个产业一定能够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习总书记为我们航天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商业航天的发展也迎来了历史机遇。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全球整个商业航天的总产值达到3800亿美元,占整个航天产值的80%以上,并且这个数据还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4800亿美元以上。这个巨大的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催生了一大批商业航天企业,目前已超过了1000多家,国内超过了80家,涵盖卫星制造、卫星运用、发射场及测控、火箭动力,产业链已初具雏形。

 

航天动力是航天的基础,在航天梦的征程中,动力必须率先发展。想要发展适合商业航天的动力,必须对商业航天动力的应用特点有一个客观专业的分析。目前商业航天活动采用的火箭主要有小型火箭、中型火箭、重型大型火箭。小型火箭固体主动力占多数,对于中型火箭,液体占压倒性优势,比如9号。对于重型火箭多采用高性能液体芯级+固体助推。通过上面这么一个分析和归纳,我们可以看出固体动力和液体动力都有所应用,固液并将融合共存,协同发展。

 

从典型的火箭公司诺格公司技术发展图谱可以发现由小型到中型再到大型这么一个趋势,飞马座也是唯一一款空式火箭,固体动力。诺格公司的技术路线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液体方面,目前液体的液氧煤油动力以及液氢液氧动力已在中大型火箭广泛应用,以SpaceX为代表的私营航天公司目前在发展液氧甲烷动力。而固体方面,小型火箭多采用固体发动机,批量生产,快速响应,高频发射。大直径、大推力的技术快速发展,适应大、重型火箭需求。与液体发动机类似,固体发动机也正在积极探索降低成本。

 

目前国内商业航天动力的技术正在面临这样一个局面,固体动力技术较为成熟,民营火箭公司首发火箭军采用固体动力,短期内主要采用固体动力。民营火箭公司液体动力大多处于起步阶段,且多类似SpaceX的技术路线,以液氧煤油或者液氧甲烷动力为主,并期望以重复使用技术降低发射成本,进入市场华发射尚需时日。固体发动机为了民主商业航天的市场需求,正在积极探索降低成本的有效技术途径。

 

我们是国家首家立足于商业航天动力的民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我们的核心产品是商业运载火箭固体发动机商业小卫星姿轨控动力系统,共建灵动航天创新智造基地,我们相信这个能力实现以后,将更加有利于支撑我们成为世界航天动力的引领者和供应商这一愿景。

 

灵动飞天创新智造基地是我们与铜川航天城联合打造的新型运载火箭智造基地。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一款小型商业运载火箭的三级固体动力系统,具有高可靠、高性能、快响应的特点。产品质量比达到0.93,高空比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满足产品可靠性这个情况下,更低的价格和更快的交付能力是商业用户的核心诉求。首先在设计环节,通过内流场仿真与内弹道精确预示技术,我们也相信随着行业的进步,通过这些仿真技术的集成,健康管理数据监测系统的融合,最后一定能够达到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卵生,这也是我们的目标。

 

在制造环节,通过基于传统制造工艺基础上的流程制造,实现制造模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幅度提高发动机制造的安全性、效率和质量控制能力,达到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可靠性的目的。

 

试验环节,孙主任也提高,商业航天绝对不是已有技术的重复,众所周知,固体发动机的热试验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它是消耗性的试验,每次试验成本巨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业内首创了冷试车系统,通过采用组合截至对燃烧室内部快速加载,实现装药结构完整性、动态密封性和结构强度的半实物仿真考核。试验后产品可继续使用,适用于各类火箭。我们还探索了一个低成本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燃烧室单元及加工方法。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倚天号小型运载火箭发动机,擎天号中型运载火箭发动机,服务地月经济带,我们采用了两级固体动力,实现13.7吨的运载重力,同时采用大推力的固体作为助推器。产品和技术的实现固然重要,但对于行业的长远发展更加依赖于一个完善的机制和健康的环境,我们也对行业提出我们的几点建议。

 

首先是要尊重客观规律,商业火箭公司以后遵循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的发展规律,航天动力的发展也不例外。同时要健全生态环境,加快推动航天立法,完善顶层设计,引导国企、民企协同发展,合作共赢,完善产业链构成,打通国企和民企之间的知识产权转让渠道,有序开放国家航天基础设施。

 

一切制度和机制的落实,一切产品和技术的实现,最终都要靠人才来落实。对于人才的储备和培养,以及对于人才价值的充分发挥才能让我们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要以实现航天强国的目标促进体制内外的人才合理流动,建立航天人才流动机制。商业航天企业在重视人才使用的同时更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我们相信在国家顶层设计的建立下,在健康的生态环境完善中,在对人才的充分使用下,我们这个行业一定能够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国梦,航天梦,航天动力梦,灵动飞天动力助推梦想成真。以上就是关于商业航天动力我们进行了一个交流。

 

去年在7月份,我们完成了星火号试验,实现了民企零的突破,同时我们也在大力整合行业内资源,希望航天科技更加接地气,能够介入社会大众的生活。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天基物联网智能头盔的战略发布,他们是郑波、杜志贵。

 

郑波:我正好带来了产品,未来宇航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感谢大家!我们比较聚焦在智能穿戴和智能防护的创意公司,我们是在2015年在全球首发了第一款智能安全骑兵头盔,我们的口号是重新定义你的安全,我们希望变原来传统头盔的被动保护为主动防护功能。我们在2015年首先提出同时应用了在户外产品里面的摔跤、求救概念,大家知道在20189月,苹果手表5发表了摔倒求救概念,同时户外产品里面也开始应用,证明了我们在户外运动领域去应用摔倒求救这个概念的一些前瞻性。同时去年我们截止去年全球已经售出了20万个智能头盔,我们去年也发布了一款利用闪控直接可以一次主动求救的功能。但是我们的求救系统是基于我们自己研发的系统送出的,在很多户外领域很多是没有信号的,对我们客人还是有很大伤害,而我们的功能不是概念创新,我们在全球已经获得反馈有十几例通过智能求救功能被挽救了生命。这次我们结合微小卫星的运营商以及火箭动力系统以及姿控系统系统灵动飞天去尝试探索真正的应用,就像刚刚颜总讲到的,还有孙主任讲到得如何降低成本是硬件公司要做得,但是我作为行外人士讲个建议,如何能够真正把运营的成本降低,把用户的资费降低,才能使商业航天真正落地到C端的用途,我们提出这点需求。谢谢大家!

 

杜志贵:卫星最终是要服务于大众,服务于应用,我们公司成立3年,发射了12颗卫星,一路走过来,我们一直秉承一个理念,让航天触手可及,让人们更加感受到航天技术带来的便利和生活质量。我们跟灵动飞天共同发布的天基物联网救援卫星系统就是要利用微小卫星试验载荷来进行收集地面终端发布的救援信号,然后发回控制中心,第一时间来提高救援行动,使得人的生命尽快获得救援。如果这个试验一旦成功,将为后面微小卫星在救援领域的应用开创一个思路。谢谢!

 

王君褀:卫星是实现广泛商业航天的主要载体,卫星的持久稳定安全的运行也是我们公司的不懈追求,卫星的姿轨系统也是我们的一个服务,我们也先后突破了阀门技术,精确流量控制技术,散热技术,最终这个系统能够为卫星提供低功耗可靠的动力。本项目也将作为商业航天产业链上一个覆盖平台、用户以及核心系统的有效模式,我们在后期也将共同进行这个产品的开发以及试验,共同探索商业航天的2C模式。后续我们也将面对卫星用户的需求继续丰富我们的产品目录,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最后让我们携手宣布,新航天、新生态更安全,天基物联网智能头盔战略启动,请大家拭目以待,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王总的精彩报告及发布!

 

系统及研发与测试平台的技术创新,可有效提高测试效率,消减日益增长的测试支出,大大提高商业航天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下面欢迎美国国家仪器公司亚太区商业航天行业负责人刘金龙先生发表题目为《系统及研发与测试平台,赋能商业航天发展——从卫星到空间信息网络》的特邀报告,有请刘总!

 

刘金龙:谢谢徐研究员的介绍,也很高兴今天能够在这里给大家汇报,今天我看到是国际产业论坛,但是按照顺序来说,我是第一个发言的国际公司。今天很多领导提出了很多对产业发展的蓝图,科技跟科工专家也提出了路径。作为一家国际上的公司,我们跟整个全球的航空航天产业有过广泛的合作,今天就像我们题目讲的一样,希望通过我们的分享赋能商业航天的发展。刚才听各位航天人的报告,我抓到一个关键词,大家都提到了成本,成本的构成是非常复杂的,我们也希望在地面测试的角度尽一份力量。航天是一个在我们看来是非常激励人心的行业,在我们NI自己的创业大会上,在国内演讲里面最受欢迎的也是一家航空公司的介绍。大家知道NI是一家跨产业的公司,我们服务很多高科技的产业,在这样一个大会上做演讲,有做汽车的,有苹果手机的,所有演讲里面,能够激起所有人共鸣的,只有航天这样一个主题,因为这家公司是我从2013年开始跟他们合作,国内比较早的一家航天创新公司,2016年他们做介绍的时候,会后我收到了很多参会者告诉我做技术还能做到这样助力航天的发展,大家都很高兴。

 

我今天的题目就是《赋能商业航天的发展——从卫星导空间信息网络》。美国国家仪器我们是1976年成立,我们总部在美国奥斯丁,在中国区总部在上海,在全国各大城市都设立有相应的办事机构,2018年销售达到13亿美元以上,全球服务超过3.5万名客户,服务范畴非常广泛。每年约有16%的收益会进入研发投入,刚才很多演讲者提到人才的优势,我们集聚了很多人才优势,当然我们也会持续地进行大量资本的投资,才能够应对各个行业新型的变化,今天来跟大家分享怎么应对商业航天的变化。

 

NI在航空航天服务的历史超过了40年,我们从创立之初到最早的产品GPIB连接很多服务,再到后来我们服务很多产业硬件平台PXI,在试验车间或者生产车间里或多或少都有这个硬件的设备。既然是一家全球性的公司,我们服务于全球航空航天的公司,我们在美国像跟Lockheed Martin LM-STAReCASSSpaceXLockheed Martin也开始探索小型卫星的计划。

 

我们希望服务国内国外新航天的用户,所以说我们在讲怎么赋能商业航天各个环节之前,先来看商业航天的发展趋势,实际上大家如果看到这一张图的话会非常明显,从2017年到2018年实现了巨大的跨越,整个航天发射的数目以及未来十年的预测都会呈非常快速的成长,在08年到2017年发射1200颗卫星左右,目前投资机构的预测会增长6倍,主要增长动力就来自于商业用途的中小型卫星。我们看到微小卫星的发展,包括到多个产业环节进入卫星市场,民营机构、科研用途,更多卫星发射到太空里面来,当然这个里面也对相关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新型卫星体积更小,需要地面测试设备具有更好的测试成本,因为整个测试成本也决定了费用的情况。

 

我们再来看如果说总结一下刚才讲的这些趋势的话,我们借用美国卫星工业协会总裁汤姆的话来说,这个行业发生了巨大行业变革正在路上,他是从整个发射数目观察得到的。我们作为航天内部的从业者怎么去拥抱这样一种技术变化,刚才领导也提到了这种创新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也是技术的创新,显然技术的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商业模式的支撑是以技术作为起点,很多成本控制没有到现在这个程度,大量新兴技术没有到航天,怎么用技术变革支撑你的模式至关重要。

 

因为我们是专注于地面检测设备的,我们也可以比较一下很大的不同,我们既然说商业航天要降低成本,我们怎么去降?整个大的盘子是什么情况我们必须要非常清楚。我相信诸位尤其是体制内的从业者非常清楚,以往航天系统成本的构成,所以在这个里面,我们认为我们做的工作是有意义的,我们希望能够在整个原型验证以及测试的角度怎么降低成本。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航天发展新趋势,他们不约而同提到了经济效率,这在以往比较少,也看到了新的一些趋势,比如创新体制以及批量生产,批评生产在航天领域,现在卫星强调强大的出产能力,像亚马逊几千颗卫星发射计划,批量生产也带来了挑战。以往大家都是在长的研制周期里面出来的,怎么在批评生产的环境下,像汽车一样引用类似的技术进入卫星,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载荷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的零部件构成新的航天系统,项目进步不一样了,发射计划都要求更快的项目进度以及要求更新的测试流程。

 

我们再从航天器全生命周期来看一下,这是整个研制阶段,从概念到初步设计再到详细设计再到最后载荷运行,包括运行验证,自动化的测试架构,NI都有自己创新的一些想法。简单给大家做一下介绍,我们再从单个航天器解剖开来,它有几个部分,机械与结构部分,热控分系统测试,通信系统,遥测遥控,高数速传测试,电子与推进系统,通信载荷验证,通信载荷是借用4G或者5G去设计的。

 

这里面我不可能每一个去展开,我们跟航天有很多年合作的历史了,我们举一个例子就是做遥测遥控北斗系统模拟器,我们创新跟降低成本的方法就是软件定义无线电平台的技术,比如像AIT环节地面集成及总装测试,发射场早期轨道段操作。刚才提到越来越多的卫星需要生产出来,怎么构建一种卫星自动化的测试平台?我们多年来服务于消费类电子高吞吐量的行业,怎么跟卫星的行业经验结合在一起?我们先从单星自动化测试系统来看,包括测试序列管理、测试开发,NI比较专业的序列管理工具是非常完整的,有了单星的测试系统以后,我们怎么去一步一步构建卫星多星并行环节,系统管理、测试管理、数据管理。我们怎么应对要求和变化?通过系统管理软件,SystemLinkTestStandLabVIEW

 

除了卫星平台本身,载荷里面我们以通信载荷举例,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越来越多低轨星座的计划,就会涉及到整个在空间的信息网络以及空间到地面整个信道建模,卫星部分NI会利用我们在5G上的投资,因为5G前期做了大量原型验证工作,天线多波束系统以及毫米波投资以及卫星星地链路可定制华信道模拟器,构建端到端的系统,可以帮助研发用户去构建原型实物系统。

 

从卫星发展到目前也比较热门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空天地海的网络需要大量原型系统的验证,我们5G技术和信道仿真,我们有硬件平台支撑构建一体化网络。

 

最后感谢主办方的邀请给我们这个机会做演讲,我们的主题也希望紧扣主题“逐梦航天合作共赢”,我们从载荷原型验证,单星测试系统到一体化网络验证平台到自动化测试平台,我们希望广泛地跟国内外合作,推动航天的发展。谢谢各位!

 

主持人:感谢刘总的分享!

 

中国的商业航天产业正处于投资风口,不断有新兴创业公司崭露头角,也有更多的资本逐渐将目光转向这个行业。在资本的不断涌入下,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必将焕发新的活力。下面我们欢迎未来宇航研究院创始人 牛旼先生为我们带来2018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投资报告发布,有请牛总!

 

牛旼: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2018年我们做了多项研究,包括给政府提供了很多课题研究和产业报告,我们也联合发布了30强榜单,我们举办了多项活动,去年航天日的承办,丝路航天大会,海南商业航天发展大会。

 

我们也发起成立了国内第一支世界第二支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基金,同时也联合高校打造产学研基地,为创业企业提供入驻的空间,同时我们也联合中国人保商业航天保险创新研究院助力航天发展。我们发起了立方108计划,实现精准气象预测。

 

其实作为整个行业的一个从业者、一个投资者包括一个创业者来说的话,我想说的是感谢我们能生活在这么一个伟大的时代,因为从来没有一个行业像商业航天一样,把我们的太空梦想,把企业价值,把国家的事业发展与人类的共同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商业航天是值得我们干一杯子的事业。

 

接下来有请我的同事曾先生来给我们带来整个报告的发布,我们本次报告也是得到了中兴证券研究部的大力支持,我们也是和中兴证券联合发布这个报告。

 

曾先生:感谢牛总的介绍,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早上好!很荣幸介绍此次报告的内容,在此次报告中,我们将航天产业链分为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四个部分,分别进行展开讨论和总结。我们说2015年是商业航天的元年,那么我们收集到的数据也是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2015年前国内航天公司数量大概在80家左右,但是在2018年年底,这一数字已经到达了180家之多,这些数据表明在政策的开放和鼓励下,有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资本将目光聚焦到了商业航天这一市场。

 

现在这一市场目前还处于发展前期,与互联网发展前期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十分相似,等到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结束之后,我们相信它会像互联网产业一样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

 

我们刚才提到整个商业航天产业链分为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施和应用四个部分,虽然卫星制造业在其中只占了6%,但是它是整个产业链的一个核心环节,因为只有卫星被制造出来才会有发射服务的需求和相关卫星应用。

 

2015年以来,国内民营资本开始加速进入航天领域,掀起了一轮热潮。此外从我们收集到的材料来看,目前国内已经发布的星座计划达到20多项,这20多项星座计划涉及到的卫星数量有3100多颗,如果以每颗卫星3000万的投入来计算的话,这些星座计划如果最终都能实现,那么截止到2025年我国商业卫星平均规模将达到250亿人民币,由此可见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2018年全球航天发射次数达到114次,比2017年增加了25%,其中我国就占了39次。伴随着这一趋势,国内发射市场也逐渐发展壮大,比如蓝箭空间、星级荣耀迅速成长,沿着自己的技术路线积极尝试。商业发射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通用化设计的成熟,火箭制造成本有望降低。

 

除了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服务之外,此次报告也对商业航天产业链进行了解读,其中包括商业航天的发展情况、技术路线、商业模式讨论以及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当然我们作为投资机构也对投融资情况进行了统计。因为这个会议时间有限,我就不一一展开了,我们这个报告会在我们研究院的公众号发布,更多的内容也希望大家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获取。2015年是中国商业航天的元年,到了2019年已经是商业航天的第5个年头,相信随着更多商业航天企业获得更多投资,一次次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未来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将迎来新的爆发。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牛总的精彩分享!

 

下面由北京宇航推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明哲先生带来的“沧龙系列液氧甲烷发动机产品发布会”环节,有请王总!

 

王明哲: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我是北京宇航推进科技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王明哲,今天非常荣幸对宇航推进公司的产品进行分享。

 

我们都知道发动机是火箭的动力之源,它在火箭整个成本上大约占了40%60%,北京宇航推进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全力打造适合于商业航天使用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和适合于商业卫星使用的轨姿控动力系统。

 

沧龙系列使用液氧甲烷推进器,是泵压式系统,同时可以通过不同的单机、双机组合形成起飞推力,可以满足小型、中型使用需求。我们可以实现大推力范围调节,多次启动能力,可以实现不低于50次的产品重复使用。

 

沧龙二号是我们另一款产品,它适用于火箭的二级动力,基本型推力是10吨,可以形成102040吨二级动力,同时它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大范围的推力调节,启动次数不低于10次。我们公司也规划了2吨级的沧龙三号,实现多星部署,这是第一条产品线沧龙系列。

 

第二条产品线是天隼系列,根据需求,我们可以把推进选择为单组元和双组元。本月18号,我们在试验台上进行了60吨沧龙发动机一次性点火成功,这在业内获得了同行的认可。天隼系列发动机我们也正在研发过程中,5月初进行试车,这个月底我们还要进行20吨试车。

 

宇航团队逐梦宇航,携手推进,我们期待与大家合作助推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王总的精彩发布!

 

下面是下一个环节进行《中国商业航天创业史》主题纪录片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有请北京未来宇航空间技术研究院创始人 牛旼先生,北京金桥纪录时代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副总裁 李雅文女士上台进行签约,大家欢迎!

 

(签约合影)

 

我们期待这部以中国商业航天创业为背景的纪录片能够早日与我们见面!同时也预祝双方的合作顺利!感谢牛总和李总!

 

下面有请宁波梅山保税港区象齐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北京未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万象天宇科技有限公司各方代表上台对共同战略投资“立方108”计划进行性签约仪式,三方将在此计划基础上对未来精准气象数据应用展开全面合作进行签约,大家欢迎!

 

(签约合影)

 

我们预祝三方合作顺利!感谢各位!

 

今天上午的中国商业航天产业论坛暂时告一段落,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致辞、报告和发布分享!下午2点大会其他议程将在圣爵菲斯大酒店继续进行,请各位领导、专家及嘉宾根据下午的分论坛议程内容及地点参会。感谢各位,谢谢。


上一篇:卫星 | 陈忠贵:北斗三号首颗IGSO卫星有效增强亚太地区精度
下一篇:远望3号单船“护送” 第44颗北斗卫星发射成功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模型制作工艺[16170]
 · 航天模型设计[14382]
 · 航天模型知识[13598]
 · 西班牙工业科技发展中心[1318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聚合内容 支持火狐浏览器 支持傲游浏览器 支持opera浏览器 支持世界之窗浏览器 支持谷歌浏览器 知识共享

Copyright © 2009-2020 SPACEI.NET.  
晋ICP备080032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