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航天网 当前在线 135
用户: 密码: 验码:    
  | 本站首页 |   繁體中文 |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 航天业界 | 运载火箭 | 卫星资讯 | 载人航天 | 航天科普 | 航宇器材 | 天文宇宙 | 航天站点 |
 推荐阅读 | 专题热点 | 本站博客 | 在线留言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卫星资讯>>卫星信息
  共有 650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中国民营商业卫星产业再进一步
 



  发表日期:2019年8月20日   出处:第一财经        【编辑录入:飞沙

中国民营商业卫星产业再进一步

  作者 钱童心

  8月17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捷龙一号遥一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枚火箭上搭载的是千乘一号01星暨“海创千乘”号卫星,卫星升空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自主研发规模最大

  千乘一号01星由我国私营卫星研发及应用服务商北京千乘探索科技公司研制,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推动原始科技创新的成果之一,该星是我国民营卫星创业公司迄今为止自主研发规模最大的一颗卫星,也是第一颗同时具备遥感和地球探测功能的业务卫星。整个研发过程历时14个月,整星重量65公斤,取得3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完成十余项技术创新及工程落地。

  千乘探索公司表示,计划在未来四年内完成24颗卫星的工程组网,以及全球四套地面站的建设部署,形成全球任一地点的小时级空间信息服务能力,补充我国在轨空间基础设施能力,支撑应急、国土、农业、林业、城市管理等领域空间信息应用。

  千乘探索创始人CEO苗建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公司未来的规划。他表示:“千乘一号组网结束后,公司将由大量投入阶段转入大量投入与大量产出相结合的阶段。”

  为了实现下一个“一箭多星”发射的目标,千乘探索已经投资建设了一个卫星总装集成测试中心,将能够同时进行五颗卫星的并行工作,预计今年底明年初投入使用。公司已经开始申报千乘三号星座,预计将涵盖30颗卫星。

  在应用上,千乘探索采取的“遥感+通信+导航结合”与国家的空间信息战略高度一致。卫星遥感及空间信息服务行业是卫星产业及地理信息产业的融合,其本质是围绕遥感卫星的数据获取及应用而展开的产业,既包含卫星相关的制造、发射、运营,又包括地理信息处理等,产业链较长。

  在卫星应用方面,尽管我国已经发展了三十余年,但遥感服务市场需求仍然没有被满足,还有很大的市场缺口,主要问题就是缺卫星、缺数据,更缺数据的服务能力。传统卫星三大应用方向“通信、导航、遥感”是完全独立的。千乘探索推进的“遥通导结合”的服务模式,有助于应对现阶段我国空间资源紧缺、可用卫星资源少、融合服务调度困难等市场痛点。

  欧美主导

  第一财经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目前,全球卫星遥感数据市场主要被美国数字地球公司(DigitalGlobe)和欧洲空中客车防务及航天公司(EADS)两家相对垄断;但遥感数据处理分析市场的门槛则不断降低,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该领域,行业一定程度上呈现标准化竞争的态势。

  我国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仍然处于初期阶段,这从初创公司的融资规模就可以看出。去年美国航天领域融资总量达到600多亿美元,而中国国内非上市公司融资额仅刚过20亿元人民币。

  公开资料显示,千乘探索曾于2017年获得由明势资本领投、以太创服跟投的天使轮融资。2018年4月,获得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青岛汇泉湾基金和顺为资本。5个月后完成了pre-A1轮融资,嘉实投资领投,明势资本跟投。

  但中国民营航天近期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就在上月25日,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星际荣耀”)宣布双曲线一号遥一长安欧尚号运载火箭(下称“SQX-1Y1”)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按飞行时序将多颗卫星及有效载荷精确送入预定300公里圆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国民营运载火箭零的突破。

  公司方面还透露,预计至2020年末,星际荣耀将完成双曲线一号遥二至遥六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形成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的规模发射,并开启向大规模商业发射的征程。

  民营火箭企业蓝箭航天的“天鹊”TQ-12液氧甲烷发动机也在上个月宣布100%推力试车成功,最长试车时间100秒。蓝箭航天CEO张昌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星际荣耀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的商业火箭正在更进一步。它和SpaceX的技术原理基本一致,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墨子号量子卫星工程常务副总设计师、卫星系统总指挥王建宇院士认为,民营企业出于经费上的考量,会想方设法缩短研制周期,因此会看到他们的研发速度比传统航天研发更加激进。

  据了解,涉及商业卫星推广市场重要的价格掣肘因素包括研发费用、制造费用、火箭发射费用和卫星测控费用。“我们无法压低制造费用,但是可以把系统方案做得便宜些,这样可以稍微控制成本。”苗建全解释道。

  在国外,SpaceX推出的Starlink计划,获软银、高通、空客投资的Oneweb,以及Facebook提出的Athena计划,也均试图在近地轨道部署通信卫星,实现全球范围的互联。

  目前瞄准商业航天市场的中国民营初创公司都将发射多种用途的小卫星为主要任务,比如帮助覆盖飞机和火车上的互联网连接。但它们大多成立仅两三年,与美国的私营火箭公司SpaceX、蓝色起源和维珍银河等相对成熟的企业比较而言,技术上仍有差距。


上一篇:中国民企研发首颗遥感地球探测卫星:填补市场缺口
下一篇:极限科技改变太空工程,几克重的人造卫星将不足为奇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模型制作工艺[16166]
 · 航天模型设计[14379]
 · 航天模型知识[13594]
 · 西班牙工业科技发展中心[13182]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聚合内容 支持火狐浏览器 支持傲游浏览器 支持opera浏览器 支持世界之窗浏览器 支持谷歌浏览器 知识共享

Copyright © 2009-2020 SPACEI.NET.  
晋ICP备080032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