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航天网 当前在线 249
用户: 密码: 验码:    
  | 本站首页 |   繁體中文 |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 航天业界 | 运载火箭 | 卫星资讯 | 载人航天 | 航天科普 | 航宇器材 | 天文宇宙 | 航天站点 |
 推荐阅读 | 专题热点 | 本站博客 | 在线留言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航天业界>>航天新闻
  共有 737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又有小行星撞地球?多虑了!
 



  发表日期:2019年12月3日   出处:中国科学报        【编辑录入:飞沙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日前,有国内媒体援引境外新闻称,根据NASA预测,一块长128米、接近埃及吉萨金字塔大小的小行星有2.6%的可能于2022年5月6日与地球相撞。科学家确定,这颗名为2009 JF1的小行星袭击地球的能量接近230吨TNT,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15倍,短短几秒钟时间就能造成毁灭性灾难,使上百万人死亡。

  这条新闻有丁有卯、言之凿凿,被大量转载,还上了微博“热搜榜”,一时间人心惶惶。

  但据《中国科学报》了解,文中的大量数据都犯了小数点的低级错误。

  撞地概率被放大100倍

  美国马里兰大学天文系研究员叶泉志告诉《中国科学报》, NASA 近地天体研究中心开发维护了一套Sentry(哨兵)系统,每天对所有已知小行星进行轨道计算,评估它们对地球的威胁,并实时向科学界及大众公布结果。

  登录哨兵系统,记者发现,2009 JF1确实存在,并且在该系统的Palermo小行星累积危险指数排名中名列第8。然而,详细数据显示,该小行星的实际直径为13米(谣言放大约10倍),与地球相撞的概率为0.026%(谣言放大100倍),撞击能量的TNT当量为23万吨。

  哨兵系统同时给出了2009 JF1的Torino危险指数为0级。叶泉志介绍,同Palermo指数一样,Torino指数也是评估小行星威胁的简单指标,分成11个等级(0到10),0代表没有威胁,10代表将会有全球浩劫。Palermo 指数主要面向专业研究者,帮助他们定量评估小行星未来撞击地球的可能性,但对小行星对地球的破坏程度不予考虑。

  “目前没有任何已知小行星的Torino指数高于0。”叶泉志说。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团组首席科学家赵海斌告诉记者:“直径13米的小行星能够形成火流星,撞击能量相当于十几颗原子弹,如果真的落入人口稠密区还是有一定危险的。”

  那么,0.026%的撞击概率值得担心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康国华告诉记者,这个概率也就是大约1:3800的概率,比2019年7月17日世预赛亚洲区40强赛抽签仪式结束后博彩公司开出的中国队2022年获得世界杯冠军的赔率1:251还低。

  叶泉志说,目前已知小行星中撞击地球概率最大的是2010 RF12,在2095—2117年间有5%的概率撞击地球。而2009 JF1只有0.026%的概率撞击地球,只有2010 RF12的两百分之一。

  小行星的日常登记

  虽然2009 JF1是现阶段与地球交会时间最近(2022年)的一颗小行星,但赵海斌发现,对2009 JF1的观测只持续了一个晚上,轨道计算结果误差较大,可能导致碰撞事件的概率置信度不高。同时,仅仅通过短暂的光学观测得到的直径大小估计会有成倍的误差,同时,对该小行星的成分等信息了解更是匮乏。

  那么,用什么方法能够监测小行星的主要信息呢?

  叶泉志说,目前主要是使用地基望远镜对天空进行反复巡视来发现和监控小行星。NASA在美国本土和夏威夷布设了十多台专用于搜寻和监视小行星的望远镜。

  赵海斌告诉记者,紫金山天文台的近地天体望远镜也负责小行星的搜寻和观测,日常监测近地天体的大小、撞击概率、相对速度以及未来危险等信息。

  叶泉志说,业余天文爱好者对小行星的发现和观测开始于几十年前,近年来,由于专业巡天设施不断完善,爱好者已经逐渐退出发现舞台,但由于近地小行星飞行速度很快,经常需要全球不间断地进行跟踪以防止它们“丢失”,因此爱好者仍为小行星监测作出了很大贡献。

  星际飞船与科学宝库

  叶泉志说,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初期留下的原始物质的残余。它们很小,没有受到地质作用改造,很好地保留了太阳系形成初期的状态,因此是人们了解太阳系起源和早期演化的“钥匙”。

  赵海斌认为,对近地小行星的研究可以反映地球和周围环境在地质学时间尺度上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特别是地球与小行星、彗星等近地天体对于有机物质的交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特别值得研究。

  此外研究小行星有助于我们探索利用深空资源。赵海斌说,近地天体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潜在深空资源,其蕴含的多种资源,如水和贵金属等都有潜力为人类所利用。人们甚至可能利用近地天体作为平台资源,建设空间站乃至行星际飞船等。

  因此,许多国家都提出了研究近地天体的计划。

  康国华介绍,早在2005年7月4日,美国“深度撞击号”彗星探测器就释放出一颗372公斤级的钢弹,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的核,以研究该彗核的成分。日本也两次发射“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登陆小行星进行采样。

  2012年12月13日,中国“嫦娥二号”探月卫星飞越图塔蒂斯小行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对该小行星的近距离观测。

  2019年4月,中国发布了首个小行星探测计划,一次双星,分别探测近地小行星(469

  219)2016 HO3和主带彗星133P/Elst-Pizarro。

  总之,近地小行星虽然对地球有威胁,但都被科学家密切监测着,它们更像是笼子里的狮子,而非谣言说的那样可怕。


上一篇:航天科技五院508所自主研发两款国际领先水准的探测器
下一篇:星际科幻成真?欧美航天局研发宇航员冬眠技术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模型制作工艺[16166]
 · 航天模型设计[14379]
 · 航天模型知识[13594]
 · 西班牙工业科技发展中心[13182]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聚合内容 支持火狐浏览器 支持傲游浏览器 支持opera浏览器 支持世界之窗浏览器 支持谷歌浏览器 知识共享

Copyright © 2009-2020 SPACEI.NET.  
晋ICP备080032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