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航天网 当前在线 4
用户: 密码: 验码:    
  | 本站首页 |   繁體中文 |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 航天业界 | 运载火箭 | 卫星资讯 | 载人航天 | 航天科普 | 航宇器材 | 天文宇宙 | 航天站点 |
 推荐阅读 | 专题热点 | 本站博客 | 在线留言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航天业界>>航空资讯
  共有 813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日本科学家:黑洞周围可能有千万颗行星“相伴”
 



  发表日期:2019年12月3日   出处:科技日报        【编辑录入:飞沙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传统观念认为,行星只能围绕像太阳一样的恒星运行,但两位日本科学家挑战了这一观念。他们通过计算得出结论称,一颗超大质量黑洞周围可能也有千万颗行星“相伴”。如果发现黑洞周围的行星,有望开辟天文学研究的新领域。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鹿儿岛大学教授惠田敬一说:“在适当条件下,即使在恶劣环境中(例如在黑洞周围),也可能形成行星。”惠田敬一主要研究活动的星系核,这是由黑洞激发的发光体。

  行星形成理论认为,行星由聚集在一颗年轻恒星周围原行星盘中的尘埃形成。但研究人员指出,年轻恒星并非唯一拥有尘埃盘的天体。惠田敬一以及国立天文台行星形成研究专家久保荣一郎教授,集中研究了星系核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的盘。

  他们指出,一些超大质量黑洞周围有大量物质,呈厚重而稠密的圆盘状。一个圆盘可能包含质量为太阳质量10万倍的灰尘,是原行星盘尘埃质量的十亿倍。在原行星盘的低温区域,带有冰幔的尘埃颗粒粘在一起变成蓬松的聚集体,从而形成行星。黑洞周围的尘埃盘也很密集,阻挡了来自黑洞中心区域的强辐射,低温区域也得以形成。

  他们将行星形成理论应用到黑洞周围的圆核盘上,发现行星可在几亿年间,在黑洞周围形成。久保荣一郎说:“我们的计算表明,成千上万颗质量约为地球质量10倍的行星可在黑洞周围10光年内形成。在黑洞周围,可能存在规模惊人的行星系统。”

  科学界目前还没有检测黑洞周围行星的技术,但研究人员希望这项研究为天文学开辟一个新领域。


上一篇:反常的星系:它们的暗物质去哪儿了?
下一篇:NASA发现“超生黑洞”:疯狂速度每年孕育500颗恒星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模型制作工艺[17311]
 · 航天模型设计[15415]
 · 航天模型知识[14615]
 · 西班牙工业科技发展中心[14131]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聚合内容 支持火狐浏览器 支持傲游浏览器 支持opera浏览器 支持世界之窗浏览器 支持谷歌浏览器 知识共享

Copyright © 2009-2020 SPACEI.NET.  
晋ICP备080032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