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5日电(赵竹青)11月5日01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
记者从火箭抓总研制单位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获悉,此次发射是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6次发射,也是该系列运载火箭今年的第10次发射。十战十捷的战绩,是长征三号甲系列继2018年14次成功发射后,又一次年度发射次数超过10次。
为什么“长三甲”系列火箭会成为我国最忙碌的火箭
截至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完成了317次发射,而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共成功发射106次,约占我国运载火箭发射次数的三分之一,堪称我国运载火箭的“劳模”。
长三甲系列火箭入轨精度高、适应能力强,其发射卫星的入轨精度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火箭可以一箭单星也可以一箭多星发射,既可以用于标准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也可以用于超同步转移轨道或低倾角同步转移轨道发射,以及深空探测器发射,还可以在飞行过程中实现侧向机动变轨、多次起旋、消旋、定向等,可以满足卫星用户多种不同使用要求。
近年来为了应对高强密度发射,长三甲研制团队同样付出了很多努力。很多研制人员一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发射基地执行任务,他们经常戏称回北京工作叫做“出差”。
据统计,长三甲研制团队平均出差数达到了200次,数不清的的破晓黄昏,奔波于机场车站;数不清的节日假日,坚守在工作岗位,任务忙的时候,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对于整个研制团队来说,火箭是“陪伴”他们最多的家人,而亲人则成为了他们心中的牵挂。
“当你看到你倾注心血的火箭腾空而起,它承载的是国家的重任,民众的寄托,那一刻你会感到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这份职业带给航天人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是别的职业很难相比的。” 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设计师岑拯说。
高密度发射背后是能力的增长
今年长三甲系列火箭共有十几次发射任务,不到一个月就得完成一次发射,如何高质量保证成功?如何高效率地完成任务?
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设计师姜杰介绍,以往火箭都是针对发射任务专门设计的。自2017年开始,型号队伍提出了“去任务化”设计,也就是对火箭进行通用化改进,最终实现整箭级的产品化、通用化和组批化生产。这项工作开展以来,研制队伍在严控产品质量的同时,陆续实现了火箭不同部段的通用化,并在历次发射中得到了验证。自此次发射北斗三号任务起,后续所有的长三甲系列火箭,除了与卫星关联的部分,其他结构比如助推器、芯一级、芯二级等都将实现“去任务化”。
“以后火箭研制工作将分成两部分,像卫星支架、整流罩和飞行软件部分,都与卫星有关联,所以要根据任务来定制。但是其他箭上产品的技术状态是一样的,可以提前在流水线上进行批量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火箭的生产效率,也提升了火箭对任务的适应性”姜杰说。
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专属列车” 背后是对创新的不断追求
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高强密度发射的“主力”,也是我国目前高轨道任务发射次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的火箭系列。截至目前,北斗工程从一期到三期,探月工程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全部由长三甲系列火箭实施发射,是我国重大科技任务的“专属列车”。
“今年是长三甲火箭首飞25周年,作为长三甲火箭首任总设计师兼总指挥,我非常自豪。”火箭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说,长三甲火箭之所以能够率先成我国发射次数最多的火箭,在其最初的构型总体规划及总体技术方案中就具备了良好的前瞻性、全局性和适应性,长征三号甲、乙、丙三型火箭具有“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的特点,因此火箭凭借对发射任务的高适应性和飞行高可靠性,在嫦娥奔月、北斗组网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起到了“擎天柱”的作用。
龙乐豪表示,未来,长三甲火箭将继续发展,针对电气系统一体化、控制重构等技术进行改进,为航天强国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