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获三项国家科技奖
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荣获三项国家科技奖。其中,五院的“新一代大型通信广播卫星——基于东四平台的委内瑞拉一号卫星”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一院703所的某材料项目和由八院抓总研制的某型号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出席大会。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胡锦涛向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谢家麟院士、吴良镛院士颁发奖励证书。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温家宝在大会上发表讲话,大会由李克强主持。
据悉,委内瑞拉一号卫星有6项主要技术创新,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申请专利中已授权31项,实现了技术上的跨越式突破。该项目还获得2010年度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2000年,原国防科工委代表国家批准了东四平台立项研制。2005年11月,中国航天在国际竞标中击败了欧美众多竞争对手,赢得了委内瑞拉一号卫星在轨交付一揽子合同。该卫星于2008年10月30日成功发射,2008年12月1日成功交付用户投入使用,在轨工作情况良好,性能稳定。
从卫星发射到目前为止,委内瑞拉一号卫星在委内瑞拉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第三代移动通信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带动了包括委内瑞拉在内的南美洲各国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该卫星的全面应用验证了我国新一代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公用平台及有效载荷技术,标志着我国通信卫星平台能力得到了跨越式的提升,是中国大容量通信卫星走向成功并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中国航天走向国际的主打平台之一,也是中国通信卫星领域继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三号之后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一院703所的某材料项目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具有基础性高、创新性强和难度跨度大的特点。科研人员经过6年的创新攻关,实现了重要的技术突破。该项目共申请发明专利41项,已授权11项,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9篇,研究成果已得到了广泛的转化和应用,显著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填补了多项国内外技术领域空白。
由八院抓总研制的某型号在国内实现了7项技术创新,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6项,具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科研人员在技术难度大、研制时间紧的情况下,攻坚克难,自型号立项后,历经10年的辛勤耕耘,圆满完成了该型号的研制试验任务。该型号曾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盛典,还参与了索马里护航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