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太空野心 在美国停止向中国转让军民两用太空科技近十年后,两国商业航空合作几乎趋于停顿。然而,就在这段时间内,中国太空军事能力却呈现几何倍数增长态势。
2007年,中国成功实施了反卫星试验,着手进行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运行,并发射了“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尽管这些发展离不开中国快速增长的防务投资,但西欧公司向中国转让的军民两用技术在中国国防产业跳跃研发障碍过程中也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中国发展太空军事科技是基于对未来战争的理念。他们认为美国将是最可能的敌人。自美国在海湾利用以太空为基础的一整套作战系统摧毁萨达姆军事力量后,中国迷上了信息时代战争。
的确,在军用卫星领域,中国几乎无法赢得与美国面对面竞争的机会。面对尴尬境地,中国双管齐下,既投资本土太空能力,又发展能破坏美国空中优势的反卫星能力。
即使中国认为无法与美国太空力量直接竞争,投资太空能力也是必要的。中国正在开发太空网络,以追求战时的科技优势。美国国防部的报告称,中国计划于2008年发射17颗卫星,并借此于2010年拥有完全本土化的卫星舰队。
美国海军在1994年一次战争推演中发现,如果解放军以精心设计的反卫星战役发动战争,美国的航母将失去任何反击能力直至溃败。
北京已开始投资能在未来战争中破坏美国卫星的太空科技力量。2007年1月的反卫星试验就是最有力证明。当解放军准备反卫星试验时,时任美国国家测绘局局长的唐纳德-凯尔透露,北京已利用激光“照射”了一颗美军用侦察卫星。这表明,中国正投资于这种技术,要么致盲一些美卫星电光传感器,要么利用更强大能量波使卫星丧失能力。
美国驻华使馆前武官拉里-策尔最近发表一份报告推断说,解放军已开始为太空战准备大量法理依据和文章。这些文章认为,中国具有保卫不可分割太空领土的合法权利,这是中国有权在未来攻击他国卫星的明确声明。
经过十年抗争,美国想阻止中国太空军事科技发展的努力已近失败。当前窘境没有简单破解之道,美国必须在与中国和欧洲打交道过程中重获主动权。
在对华关系方面,创建中美太空战略对话机制值得尝试。这一机制同样还能为美国提供与中国在非敏感领域合作的机会。同时,美国必须采取措施减轻未来潜在损失,并保证在任何未来冲突中保持绝对优势。
对欧关系同样棘手。经过半个多世纪联盟关系后,接触与妥协仍然有效。美国同欧洲盟友就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对话,应扩展到太空领域。
如果欧洲继续向中国转让敏感太空技术,华盛顿将不得不承认美欧共有战略观念已发生改变。美国唯一理性的做法是重估与欧洲的防务产业关系,同时也要认识到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已经迎来末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