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陆场系统总设计师吴斌:一切以航天员的生命安全为重
神九飞船将于29日10时许返回地面。着陆场系统担负着返回舱搜索、航天员救援等任务。
“我们最基本的指导思想是,一切以航天员的生命安全为重。”着陆场系统总设计师吴斌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着陆场系统针对神九任务特点,做出了多项改进和调整。
主副着陆场和应急状态返回准备充分
记者:载人航天工程对着陆场系统提出了哪些要求?
吴斌:对着陆场系统的要求有3个方面:一是快速定位,就是快速确定飞船返回舱着陆的位置;二是快速到达,就是要尽快到达现场;三是精心处置,就是处置好返回舱,确保航天员安全。
记者:针对这次回收任务,着陆场系统进行了哪些准备?
吴斌:一种是正常情况,就是飞船在轨完成预定的飞行任务后返回到主着陆场,或者在一定气象条件下返回到副着陆场,这都属于正常返回。此时着陆场系统的任务就是按照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搜索到返回舱,开展航天员救援。
另一种是应急情况,是指在待发段、上升段和运行段出现必须返回地面的故障时的搜索与救援工作。着陆场系统在整个任务期间对各种应急情况进行了准备,设置了上升段应急返回的陆上应急着陆区和海上应急溅落区、运行段应急返回的国内着陆区和国外着陆区,并配备了相应的救援设备装备和力量,待发段出现应急情况时同样由着陆场系统来负责搜救。
记者:副着陆场在什么情况下启用?
吴斌:正常情况下返回舱一般是返回到主着陆场,副着陆场是主着陆场的气象备份着陆场,它与主着陆场同在一条返回轨道上。如果返回当天主着陆场气象情况不具备返回着陆条件,返回舱就可以返回到副着陆场。我们在主副着陆场都进行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完全可以确保回收任务的圆满完成。
神九返回比神八难点增加
记者:神九有人返回与神八无人返回有哪些不同?
吴斌:神八任务尽管没有航天员,但着陆场系统是按照有人状态来设计建设的,因此这两次任务的搜救模式是一样的。
与神八不同的是,针对这次载人任务的特点,我们在医监医保和医疗救护方面进行了重点设计。此外,神八任务时我们在海上应急溅落区没有布设救援力量,这次任务为确保航天员的绝对安全,我们把海上搜救力量也完全启动了起来。
记者:这次神九回收任务中,着陆场系统的工作难点体现在什么地方?
吴斌:主要难点体现在不确定性上。所谓不确定性,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方面,即使正常返回,返回着陆区是一个很大的区域,正常瞄准点散布范围达上千平方公里,这就带来很多问题,如着陆场的测量链是不是能有效覆盖、直升机是不是能够及时赶到并能在安全的地方降落、救援人员能否及时到达有效救援等等。另一方面,就是出现应急返回的情况很多,时间地点也因此非常不确定,尽管应急情况是小概率事件,但我们在准备上却丝毫不敢放松。
多措施强化医疗救护力量
记者:医监医保医疗救护方面进行了哪些重点设计?
吴斌:这次任务着陆场系统新增加了医疗救护直升机,每名航天员有一架医疗救护直升机保障,并配备了先进的便携式野战急救装备,能够做小型手术,一旦在返回过程中航天员出现伤病情,保证能够在40分钟内马上处理。
记者:这次任务与神八相比,搜救装备方面有变化吗?
吴斌:装备上进行了一系列更新升级。在通信直升机的旋翼下,我们安装了中继卫星通信终端,利用缝隙通信技术,对大范围地区进行通信覆盖。这一技术在神八任务时试用了,效果很好。还有就是场区内通信,我们对搜救力量内部的通信接口又进行了统一的技术改造,使得语音传输可靠性更高,灵活性更强。
记者:这次交会对接任务长达13天,对着陆场系统有什么新的挑战?
吴斌:13天的在轨飞行,使得着陆场系统的应急待命时间大大增加。应急待命时间取决于飞船的在轨时间,按照任务要求,在飞船运行过程中,着陆场每天都要处于回收待命准备状态。时间越长,可能出现的应急状况也就越多,情况也就越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