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特等奖“嫦娥二号探月工程”
——高精度的长途“旅行”
或许连嫦娥二号设计者们也没料到,这个设计寿命仅半年的卫星,至今已成功运行830多天,而更让他们惊喜的也许是,嫦娥二号不仅完成了“规定工作”,也出色地实现了“自选动作”,而且一切还那么“精确”。
嫦娥二号原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2007年10月,嫦娥一号任务圆满成功后,国防科工局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决定将嫦娥二号“升级”为嫦娥三号先导星。
从此,嫦娥二号由“替补”变身“先锋”,肩负起了完成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高清成像等工程任务。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奔月日,发射窗口35分钟。
“实现精确发射非常重要,不仅保证顺利入轨,还能节省燃料,为日后完成其他工作提供支撑”,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说,“我们成功在第一时间发射了嫦娥二号,误差仅有几十毫秒。”
零窗口发射,仅仅是嫦娥二号奔月精确之旅的“开始”。
“我们本来预计卫星离开火箭后,需要3至4次修正才能到达月球, 没想到经过一次修正便顺利抵达设定的月球轨道”,吴伟仁说,顺利入轨又给嫦娥节省了不少燃料。
6个月飞行,嫦娥二号卫星传回了一系列高精度月球影像数据,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完成世界首幅7米分辨率100%月球全影像图。
吴伟仁介绍,为更好地服务嫦娥三号落月任务,不能满足于拿到99.9%的月球图像,只能是100%。嫦娥二号给科研人员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自选动作’亮点多于‘规定动作’。”吴伟仁这样总结嫦娥二号工作。
2011年4月1日,设计寿命期满,完成了既定的六大工程目标和四大科学探测任务的嫦娥二号,开始了拓展试验。
第一站:日地拉格朗日L2点。
“L2点美国、欧洲去过,但他们都是从地球过去的,从月球轨道奔向L2环绕轨道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挑战”,吴伟仁说。
2011年6月9日,嫦娥二号正式从38万公里外月球,奔向150万公里远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这是中国深空探测的新征程。
8月25日,近三个月的“旅行”后,嫦娥二号精确地到达事先设计好的轨道,从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抵达L2点的国家。
L2环绕轨道上的嫦娥二号并没有“闲着”,为期10个月的科学探测中,它获得了地球远磁场尾离子能谱,太能耀斑爆发和宇宙伽马射线的科学数据。
“向深空的每一步迈进都面临巨大挑战。距离越远信号衰减越厉害,测控难度越大。”嫦娥二号测控系统副总设计师周建亮说。完成飞抵日地拉格朗日L2点任务后,嫦娥二号的使命是不是可以终结了?
2012年6月1日,嫦娥二号接受了一项更大的挑战——飞抵距地球约700万公里远的深空,对话“战神”图塔蒂斯小行星。
“战神”图塔蒂斯小行星,运行与地球距离有时近达30万公里,被美国航空航天局列入对地球“潜在危险小行星名单”,对它的探测显得尤为重要。
可“战神”的轨道很难预测,700万公里对原有的深空测控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证精确交会?
科研人员集智攻关,使用国内光学天文望远镜进行小行星测轨,提高了测量精度,推演出了中国自己的图塔蒂斯小行星轨道。此外, 为确保对嫦娥二号进行有效测控,科研人员还加紧推进了喀什35米和佳木斯66米两个大型深空测控站,以及上海65米甚长线射电干涉测量站的研制建设。
195天飞行,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成功飞抵距地球700万公里的深空,以最近3公里的相对距离与“战神”擦身而过,精确交会,获得了该小行星分辨率为10米的清晰图像,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欧空局和日本之后又一个成功探测小行星的国家。
从38万公里,到150万公里,再到700万公里,嫦娥二号一次次出色完成使命,一步步推动中国深空探测向前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