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航天网 当前在线 61
用户: 密码: 验码:    
  | 本站首页 |   繁體中文 |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 航天业界 | 运载火箭 | 卫星资讯 | 载人航天 | 航天科普 | 航宇器材 | 天文宇宙 | 航天站点 |
 推荐阅读 | 专题热点 | 本站博客 | 在线留言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卫星资讯>>卫星信息
  共有 1166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小行星撞击曾触发地壳物质循环
 



  发表日期:2017年9月27日   出处:科技日报        【编辑录入:飞沙

原标题:小行星撞击曾触发地壳物质循环


                                                  小行星撞地球模拟图。图片来自网络

据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24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称,澳大利亚科学家最新进行的数字模拟显示,40多亿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触发了地球地壳物质循环。该研究对早期地球构造作用静止的假设提出了挑战。

我们生活的地球已有46亿年的历史,其从诞生至今分为四个宙: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迄今为止,人们对40多亿年前冥古宙时期的地球知之不多,但是普遍认为当时的自然条件非常残酷——地球内部温度过高,无法支持板块构造,并有部分证据表明当时地壳和地幔之间少有混合。

但也有另一些证据,譬如现存最古老的地质材料——古代锆石的颗粒提供的信息表明,早期地壳存在物质循环,它们与在现代俯冲区可见的物质循环十分类似。对此可能的解释是撞击作用,这一现象在早期太阳系里比现在要普遍得多,很可能正是撞击作用触发了我们所知的板块构造开始之前的俯冲。

此次,麦考瑞大学研究人员克莱格·奥尼尔及其同事,使用数字模型模拟了大型撞击对地球构造演变的影响。他们发现,撞击事件产生的能量会加热地球内部,引起地幔物质上涌,这反过来会驱动早期地球薄而弱的下沉板块俯冲进地幔。与现代地球构造板块边界周围的俯冲区形成对比的是,模拟的俯冲事件是局域性的,而且是短暂的。因此,根据撞击的规模和频率的不同,地球当时在构造作用静止和构造作用活跃这两种状态之间变换。

根据这项新研究,科学家绘制了早期地球在发生撞击事件和没有发生撞击事件两种场景下,不同的动力学演变情况,并作为该论文相应的手绘示意图。


上一篇:太阳系“曝光”首个“双重身份”天体
下一篇:第九行星可能形成于太阳系内部之后被“驱逐出境”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模型制作工艺[17525]
 · 航天模型设计[15575]
 · 航天模型知识[14779]
 · 西班牙工业科技发展中心[1431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聚合内容 支持火狐浏览器 支持傲游浏览器 支持opera浏览器 支持世界之窗浏览器 支持谷歌浏览器 知识共享

Copyright © 2009-2020 SPACEI.NET.  
晋ICP备080032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