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委内瑞拉一号”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这一通信卫星是基于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的卫星,起飞质量5100kg,设计寿命15年,共有4副天线,输出功率为7.75kw,还有28路转发器,并配置了12路KU频段转发器,14路C频段转发器,2路Ka频段转发器。
发射之后,2008年11月,卫星成功定点于西经78度赤道上空,覆盖大部分南美地区以及部分加勒比海地区。2009年1月正式交付使用,这是中国首次向拉丁美洲用户提供整星出口和在轨交付服务。这一举措对于拓展我国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有着积极作用,对日后我国航天科技走向世界、扩大中国航天的影响意义深远,不仅实现了我国通信卫星出口零的突破,全面并验证了我国新一代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公用平台以及有效载荷技术,更是标志着我国通信卫星研制技术实现了重大跨越。
在此之后,东方红四号公用卫星平台厚积薄发,至今为止,基于这一平台已经成功发射十余颗国内、国际通信卫星,中星系列通信卫星相继成功在轨交付,一举扭转了我国通信卫星长期依赖进口、应用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截止到2013年底,共有9颗采用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的民、商用等多领域通信卫星在轨,覆盖了亚洲、非洲中西部以及南部、南美洲,覆盖了全球约58%的陆地面积和80%的人口,代表着我国的通信卫星事业正大步走向国际。
(本文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