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市经信工作党委发起“改革开放再出发,上海制造新征程”宣传活动,通过“40年成就40个故事”展现上海制造追求卓越的精神。今天,我们走进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揭秘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研制团队铸造神箭的故事。
已成功发射 39次,将64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成功率100%!创造这一辉煌战绩的,是我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简称“长二丁”),又被誉为金牌火箭。它的出生地就在上海。
今年,距离长二丁首飞已经过去26年。但老兵不老,老当益壮。这几年,悟空、墨子、慧眼等网红卫星都是乘着长二丁座驾进入太空。按照计划,2018年长二丁计划有8次发射任务,将刷新长二丁年度发射次数新记录。近期更是实现了60天内五战五捷、五天之内两个基地连续2次成功发射,完成了中国航天高密度发射的新挑战。
这究竟是一型怎样的火箭,26年前诞生的它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在当前新一代液体运载火箭相继投用的背景下,长二丁未来的舞台在哪?带着这些疑问,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走进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采访了长二丁型号两总,揭秘这枚创造了辉煌战绩的“上海神箭”背后的故事。
航天困境时三次提气的“龙抬头”
长二丁火箭为两级常规液体推进剂运载火箭,1990年立项,1992年8月9日首飞成功,至今保持不败“金身”,成为一款业界公认的高可靠高效能空间运输工具。成绩的取得与其研制团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是分不开的。走近长二丁团队,你会发现,这是一支专业、敬业、务实、高效的团队,其骄人的成绩正是来自规范、科学的管理和持续、高效的创新。
习主席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对航天任务而言“成功是奋斗出来的!”。长二丁因争取发射返回式卫星而诞生,成于90年代初中国航天挫折时期,茁壮于新时期中国航天蓄势发展时期。无论是从两年一发到一年八发的高频次发射,还是60天内五战五捷、五天之内两个基地连续两次成功发射的高密度发射,无论是初期的三次“龙抬头”壮举,还是39次发发成功的记录保持,无一不见证着长征二号丁火箭研制团队的奋斗历程,无一不展示着长二丁研制团队的奋斗精神。
在中国航天界,长二丁以有名的三次“龙抬头”而被熟知。现任长二丁火箭总设计师洪刚告诉记者,长二丁的前三次发射,是在90年代初我国火箭发射连遭失利,航天事业面临十分困难的形势下进行的。当时,长二丁团队背负着巨大的压力,领受了“只能成功、不许失败、没有退路”的军令状。它的前三次成功发射,被业内人士称之为中国航天的三次“龙抬头”。
“三发三成”,当时的国防科工委要求团队提炼成功经验,在全国军工系统中大力推广。当时以首任总设计师孙敬良院士为代表的长二丁团队总结出了型号研制“六严”航天文化,即:严格执行上级的各项规定,严格按研制程序办事,严格技术要求,严格地面试验,严格落实行政、技术两条指挥线的岗位责任制,严格全过程质量控制。“六严”的每一个“严”,都对应着大量的工作和试验,只有脚踏实地奋斗,才能确保运载火箭的一次次成功发射。
长二丁研制团队的秘诀就是要让每一个人全力以赴发挥作用,形成合力,与火箭共同成长。后任的型号老总一直秉承着“六严”的航天文化,并在工作中践行着这样的航天精神,进而将之发扬光大,赋予更多的新内容新内涵。
洪刚说,老一辈航天专家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和航天精神是他们这一代航天人的法宝,他就是在这样的航天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刚刚40岁出头的他已经有3年的总设计师任职经历,但他从事火箭研制已经二十年,经历的火箭发射任务已经37次。当时任命不到40岁的年轻人就任火箭系统总设计师,是考验领导的决策和魄力的,但正是因为有优秀航天文化的传承,有航天奋斗的丰富历程,以及建设航天强国的理想信念,才推动洪刚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火箭系统的总设计师。
创新就像血液深深融入型号队伍
“回首长二丁火箭首飞成功以来的二十六年,持续的技术改进和管理创新就像血液一样深深地融入在型号队伍中。”洪刚说。
为了减小体积,降低重量,提高可操作性,长二丁率先采用动力调谐陀螺小平台代替气浮大平台。
为了提高火箭运载能力,长二丁通过加长二子级并改进发动机等方式,同时采用各种规格的整流罩,适应了更重的卫星以多种串并联形式进入空间的能力。
为了适应星座组网的能力,长二丁搭配远征三号上面级,可以多次启动实现不同轨道星座部署。
为了适应各种商业搭载卫星的需求,长二丁设计了标准搭载接口,满足了各种用户的搭载需求,曾经利用距发射前不足3个月的时间创造性地完成了某微小卫星的搭载发射,而一般型号的搭载任务至少要提前6个月明确……
运载火箭是为有效载荷进入空间服务的,长二丁研制团队始终把满足用户需求放在第一位。现任长二丁火箭总指挥谈学军回忆说,记得某次刚接到返回式卫星发射任务时,卫星的落点按照十多年前的惯例定在传统落区。当团队正在按部就班推进研制、准备火箭总测时,前方传来消息:由于传统落区已经从荒无人烟的草地变成了人丁兴旺的城镇,用户决定将卫星返回落区调整为新的落区。“简单的一项需求变化,影响的却是落区的安全,带来的是火箭总体设计、弹道设计、飞行程序设计等一系列变化,工作量非常大。”谈学军当时告诉研制人员,无论困难多大,都要把满足用户的要求放在第一位。
没有抱怨,长二丁研制团队重新排流程排计划,加班加点并行设计,结果比原计划提前两个半月完成了火箭的重新设计,如期完成了研制任务并取得发射成功。
如今,中国航天进入新时代,由十年磨一箭到一年数十箭,长二丁火箭也逐步由两年一箭到一年数箭。“随着任务量的激增,长二丁研制团队人员却没有明显增加,为了适应降本增效和军民融合的需求,研制团队的人员反而要求优化和精简。量的增加必然会带来科研生产管理模式的转型和型号研制管理模式的创新。”洪刚说。
长二丁研制团队一直都是“闻战则喜”,在研制过程中积极开展管理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比如为了规范发射场工作质量,长二丁研制团队大力推行“四化”措施-—“强制检验点记录模板化”“班前会要求表格化”“岗位职责精细化”和“测试操作标准化”,该措施提升了型号管理水平和标准,提高了发射场工作效率,该管理模式在运载火箭领域得到大力推广和运用。
未来将承接更多外星发射任务
都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为缩短发射场测试发射流程,长二丁火箭从2003年开始首次采用远距离测发模式,并取消了火箭技术区水平状态的动力系统测试和电气系统测试,在保证测试覆盖性的前提条件下,优化了测试项目,提高了测试效率,将发射场的工作时间由原来的25天缩减到19天,目前已经实现15个有效工作日,是目前国内现役液体运载火箭在发射场测试发射周期最短的型号。
并且,长二丁研制团队积极推动全流程的优化工作,贯彻实施“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和“去型号化、去任务化”要求,实现了单发火箭研制周期从原先的18个月缩短到15个月。“这些成果使得长征二号丁火箭高密度发射能力得到大幅增强,为后续运载火箭高密度发射积累了丰富经验,提高了应对当前中国航天高密度任务形势的适应性。”洪刚说。
现在的世界是全球竞争时代,长二丁火箭也面临着激烈的全球竞争。
洪刚说,长二丁火箭首次承接整星对外发射服务时,开始以100%的成功率和合理的价格在与俄罗斯、日本等国火箭同台竞标时,首轮竞标成功。但在与外方技术交底时发现存在星箭同频共振的风险,在外方没有商量单方面废标的情况下,长二丁火箭研制团队不气馁、不放弃,通过大胆使用复合材料支承舱、增加减震措施等一系列技术改进消除了风险,并以专业、敬业和务实、高效的态度重新赢得了外方的信任和赞许,最终再一次竞标胜出。2012年,长二丁火箭对外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并且创造了当时中国运载火箭入轨精度新纪录,获得了外方的高度评价。
通过这次整星对外发射服务,不仅形成了长二丁火箭对外发射服务的规范流程,而且塑造了一支综合能力强、专业素养高、特别能攻关的火箭研制队伍,极大提升了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上的影响力。据透露,未来长二丁将不断加大走出去步伐,承接更多外星发射任务。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