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航天网 当前在线 116
用户: 密码: 验码:    
  | 本站首页 |   繁體中文 |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 航天业界 | 运载火箭 | 卫星资讯 | 载人航天 | 航天科普 | 航宇器材 | 天文宇宙 | 航天站点 |
 推荐阅读 | 专题热点 | 本站博客 | 在线留言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航天业界>>航天新闻
  共有 961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搭建“鹊桥”会“嫦娥” 西安硬科技推举嫦娥四号中继卫星“鹊桥”进入预定轨道
 



  发表日期:2018年6月4日   出处:西安新闻网        【编辑录入:飞沙


521528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将嫦娥四号中继卫星 “鹊桥”送入预定轨道,推举其升空的发动机均由位于西安航天基地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提供,此次成功发射为我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搭起“鹊桥”、铺平了道路。

承担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自2006年首飞至今,已执行20余次发射任务,将20多颗遥感卫星送入太空,并搭载发射了10余颗国内外小卫星,为空间探索立下了赫赫战功。本次发射任务是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高轨道发射任务,开启了其开展宇航发射任务的“新征程”。

中继星“鹊桥”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地月中继通信卫星,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地球轨道外专用中继通信卫星,也是第一颗在地月L2平动点上采用Halo轨道的卫星。“鹊桥”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率先掌握了地月中继通信技术,这是我国在月球探测领域取得的新突破。

中继星“鹊桥”的成功发射,为后续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开展探测任务奠定了关键性的基础,为嫦娥四号探月工程的圆满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200710月到201312月,航天六院研制的多型号火箭发动机推举着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顺利送入太空,圆满实现了我国月球探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前两步。“金牌动力”连续成功的背后,是技术上的安全可靠、质量管理上的深耕细作。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院长刘志让介绍说:“中国航天当前正处于高密度发射时期,这也是我国从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的必经之路”。今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成功发射15枚民用航天运载火箭,后续还有21次发射任务,任务十分艰巨,责任十分重大。“无论是首飞型号的火箭,还是已经进入工程化应用的火箭,每一次发射都是牵动人心,压力巨大”。


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到西安分院检查嫦娥四号中继卫星研制情况(苏宏伟 摄)

为深空探测搭建“鹊桥”

——西安航天硬科技保障数据信号的传送和重要功能的实现

521528分,嫦娥四号中继卫星——“鹊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将在地面测控站与未来着陆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探测器之间,搭建一座数据信号的桥梁,为嫦娥四号提供卫星“中继服务”,是名副其实的“嫦娥先行官”。

位于西安航天产业基地的航天科技五院西安分院(以下简称西安分院)为“鹊桥”研制了测控分系统、中继通信分系统及天线分系统,部件级产品国产化率100%,完全实现自主可控,可以有效保障了“鹊桥”从升空那一刻起到在轨运行全阶段各类重要数据信号的传送和重要功能的实现。

为什么要先架“鹊桥”

记者了解到,嫦娥四号任务计划于2018年执行两次发射,包括此次发射嫦娥四号中继星以及下半年将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嫦娥四号探测器将降落在月球南极附近的艾特肯盆地,如果该任务取得成功,中国将实现世界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卫星的升空定轨,将为后续人类实现飞行器首次月球背面着陆做好前期准备。

由于被地球潮汐锁定,月球只能永远以同一面朝向地球。人们在地球上从未见过月球背面,如果没有“鹊桥”帮忙,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探测器的通信信号受月球球体阻隔,无法实现与地面的联系。搭一座“鹊桥”,就建立了要在月球背面着陆的嫦娥四号与地面测控网络的联系,帮助揭开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嫦娥四号的专用中继卫星“鹊桥”发射到位于地球、月球延长线上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让月球处于地球和中继卫星之间。这样,“鹊桥”既能“看到”月球背面,也能“看到”地球。

怎么保证星际长途不失联

“鹊桥”要架设在距地球约45.5万公里的拉格朗日L2点,这么远的距离,如何保障嫦娥四号中继卫星顺利实现星际穿越、时刻与地面保持联系,这就得靠西安分院研制的测控分系统了。

“鹊桥”坐在火箭上点火升空那一刻开始,测控分系统就立即开机工作。嫦娥四号中继卫星由于飞行距离远,测控难度加大,这是通信信号将随着飞行器长途奔袭因距离的增大而减弱,同时,嫦娥四号中继卫星的飞行轨道复杂,要经历多次的变轨和调整才能飞达终点,传统的测控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完全需求了。为此,西安分院的设计师们采用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性设计手段,满足了复杂多变的入轨过程需要,在不同的入轨阶段设计了相应的工作模式,保障地面对“鹊桥”的可控。

测控分系统提供的多个安全备份遥测遥控指令就好比让嫦娥四号中继卫星这个人类的“孩子”带了好几部手机,“地球母亲”同时给这几部手机打电话,发出相同的遥测指令,避免了因为距离远或其他太空因素造成的信号中断、信息传送不准确等问题。”

除了多带几部“手机”,测控分系统中的S频段数字化深空应答机更是对嫦娥四号中继卫星进行测控的有效保障。S频段数字应答机是我国首台数字化深空应答机,具有对错误数据自我修正的功能,保证了地面对卫星测控的准确性。数字化应答机凭借着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强的信号捕获能力,为模拟深空应答机提供坚强后盾支持,为整星测控的可控性提供了保障。

“鹊桥”上的大天线

嫦娥四号中继卫星是一颗重量400多公斤的“小”卫星。可是在这颗“小”卫星上却有个“大”家伙——大口径伞状天线。

为了实现和保障“鹊桥”中继功能的顺利实现,研制人员给它配备了多副天线。其中,大口径伞状天线是最关键的一副,它直接指向月球,与嫦娥四号探测器对接,不仅要将地面的测控指令说给探测器听,还要听清楚探测器给中继星说了些啥。伞天线,顾名思义,像一把伞一样,在中继星与火箭分离一段时间后,这把“伞”就打开了,这把“伞”在太空中需要经历严酷的考验。

据西安分院副总工程师、嫦娥项目指挥陈岚介绍,伞天线研制较难,国际上,仅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实现伞天线的研制。此次嫦娥四号中继卫星身上带的这把“伞”是国际上第一次将大口径伞天线成功应用于深空探测的成功案例。

西安分院主管科研生产任务的和新阳副院长表示,“鹊桥”的成功搭建,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向深空发射中继卫星的国家。未来,“鹊桥”还可能为我国及其他国家深空探测提供服务,有了这座“桥”至少可以节省45.5万公里的太空通信距离。我们的深空探测也进入了新时代。

(本文来源:西安新闻网)


上一篇:接受新合同,美运载厂家员工结束罢工
下一篇:湖北一公司助力“鹊桥”号中继卫星发射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模型制作工艺[16170]
 · 航天模型设计[14383]
 · 航天模型知识[13599]
 · 西班牙工业科技发展中心[13190]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聚合内容 支持火狐浏览器 支持傲游浏览器 支持opera浏览器 支持世界之窗浏览器 支持谷歌浏览器 知识共享

Copyright © 2009-2020 SPACEI.NET.  
晋ICP备080032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