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火箭公司的核心商业逻辑还是售卖运载服务,相比技术的先进性和创新性,产品的价格和可靠性、安全性才是客户更关心的问题。
9月初,民营火箭企业亚轨道火箭“两连发”将中国商业航天推向高潮,但也引来媒体对噱头的质疑和科技创新的呼吁。对此,星途探索创始人兼CEO梁建军在接受泰伯网采访时表示,商业航天的最核心要素是降成本。
位于中国民营火箭“大本营”——北京亦庄的星途探索,目前全职员工约30人,研发人员约占3/4。四位联合创始人梁建军、赵新强、李其畅和陈景鹏均曾在军方科研院所工作。
2018年初,星途探索获得由翊翎资本领投、七熹投资跟投的千万级天使轮融资;2018年9月,公司制造基地落户绵阳,并获得数千万级别政府资金支持。
梁建军介绍,目前星途探索的核心工作是计划于明年3月首飞的亚轨道试验火箭的研发。
5月底,星途探索的亚轨道运载火箭总体技术方案通过了评审,目前正在紧张地研发中,该型火箭将围绕高超声速飞行器等科学试验验证需求,提供一型通用的空间技术验证平台。梁建军表示,亚轨道火箭研发投入少、周期短,市场需求明确,以此为切入点,对初创企业来说更容易,同时还可以为后续入轨产品研发奠定基础。
第六届科博会上星途探索展区
在产品发展规划路线上,星途探索选择了先亚轨道后入轨,先固体后液体的研发策略,总体方案规划分为五个阶段,预计在2020年完成入轨固体火箭的研发。目前,火箭仍是人类进入太空的唯一运载工具,在航天产业中的价值不言而喻。
梁建军介绍,在未来20年间全球航天产业规模将增长至数万亿美元,通常认为商业发射占10-15%,也就是全球发射的市场量级将在1000-1500亿美元。
随着互联网星座建设和物联网建设成为热门方向,商业航天发射市场需求增大,近些年,国内卫星企业也开始星座的布局。梁建军认为,下一阶段,更大的市场是卫星发射服务。但未来的市场不仅在于卫星发射:维珍银河的亚轨道旅游“仅剩几个月时间”,蓝色起源公司“将会在2019年执行亚轨道载人航天任务”; SpaceX的私人月球之旅被日本富豪前泽友作则包下,他将在2023年带上艺术家朋友们成为首批月球游客。
梁建军对太空旅行的市场前景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与期待,他推测,未来中国这些商业运载创业公司也会往这个方向去做,“说白了,它(火箭)就是一个交通工具,未来整个市场的想象空间巨大。”
“商业航天的核心要素是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然后才是技术的先进性。”面对媒体对创新性的呼吁,梁建军表示,“所谓的创新,我觉得可能还要等到企业能跑通商业模式、稳定立足的时候,再来逐步做一些创新性工作。”
毕竟,火箭公司的核心商业逻辑还是售卖运载服务,相比技术的先进性和创新性,产品的价格和可靠性、安全性才是客户更关心的问题。在控制成本上,星途探索已有一套清晰的方案:加快产品迭代速度,提高时间效率,控制时间成本;在产品和技术上,通过总体优化设计,提高产品运载能力;在配套的供应链上,优先选用合适的商业级元器件等。
相较于国内民营火箭企业已有的4次火箭发射和已宣布的入轨发射计划,成立不满一年的星途探索也准备好了自研的亚轨道火箭发射计划,该火箭计划已确定搭载载荷。面对已有和未来的市场竞争,梁建军认为,凭借精细的发展战略、清晰的预判能力和高效的研发效率,星途探索能够很好应对。
(本文来源:泰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