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鹰”9-1.2型运载火箭10月7日在范登堡空军基地为阿根廷国家航天活动委员会(CONAE)发射了“阿根廷微波对地观测卫星”(SAOCOM)1A雷达遥感卫星。火箭于美太平洋标准时间19时21分(北京时间10月8日10时21分)点火起飞。
本次发射所用的第一级火箭(编号B1048)曾在7月25日参加过第7批10颗“下一代铱”低轨移动通信卫星发射。这是5型“猎鹰”9第二次采用用过的旧第一级执行发射任务。第一级火箭在发射台附近的“4号着陆区”进行了二次回收,而这是“猎鹰”9第一级首次在位于美西海岸的范登堡空军基地进行陆上回收。此前从该基地发射时的一级回收均在海上无人驾驶驳船上进行。太空探索公司此前的11台次助推器陆上回收(“猎鹰”9第一级9台次,“重型猎鹰”侧捆助推器2台次)均是在卡纳维拉尔角进行的。与卡角的两个着陆平台位于发射台几公里之外不同,范登堡的着陆平台与发射台距离很近,只有430米,所以需格外小心。
一级火箭落在发射台附近的着陆平台上
同“猎鹰”9在范登堡进行的前几次发射不同,本次发射并未进行整流罩回收尝试。太空探索公司称未来还会再进行这项尝试。按照设计,名为“史蒂文先生”的高速回收船要利用架在4根金属长臂上的一张巨网来捕获在GPS信号引导下乘可控翼伞缓缓下降的半罩。太空探索公司首执马斯克形容这张网就像是一只巨大的棒球捕手手套。为让以8倍于音速的速度从天而降的整流罩能落入网中,罩上还配备了推力器。在7月25日的上次尝试中,回收队伍看到了乘伞下降的整流罩,但由于海况和风情太差,回收船未能将其捉住。
太空探索公司在2月、3月和5月份的发射中也做过这项尝试,但也均未能成功。在5月22日的发射中,两个半罩均成功展开了降落伞,其中一个落入距回收船约50米的海中。3月底的失利是由于翼伞出现扭曲,导致整流罩高速摔入海中。而在2月份的那次尝试中,整流罩落到了距回收船几百米的水中,但并未受损。整流罩落入海水中会使敏感部件被海水污染,从而增加整修费用,很可能会让重复使用得不偿失。为提高捕捉成功的概率,太空探索公司在7月份的发射前为“史蒂文先生”换装了更大的网。新网是原先的4倍大。
马斯克曾表示,“猎鹰”9每次发射用的整流罩造价约600万美元,加以复用会有助于公司更好地实现降低航天飞行成本的目标。太空探索公司目前唯一一艘整流罩回收船的大本营设在洛杉矶港,所以其整流罩张网回收尝试眼下仅限于从加州进行的发射。
SAOCOM-1A是SAOCOM-1系列的两颗卫星之一。卫星由阿应用研究所(INVAP)担任主承包商,载有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拟采用62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设标准、高分和全球覆盖工作模式,分辨率为7~100米不等,幅宽50~400公里,所获图像将用于应急反应和环境监测,包括土壤墒情采集。卫星发射重量约1600公斤。星上载有图像存储专用大容量固态记录器(50~100吉比)和高速下传系统(两个X波段通道,各150兆比/秒)。另一颗卫星SAOCOM-1B也将由“猎鹰”9发射。
SAOCOM系统将同意大利“地中海天宇”(COSMO-SkyMed)X波段雷达卫星星座联合使用,以便能频繁提供与应急管理相关的信息。两颗SAOCOM和4颗“地中海天宇”配合能实现每天两次观测。
截至本次发射,太空探索公司已在陆地和海上平台上成功进行30台次火箭助推器回收,涉及21台助推器。这其中有9台次为二次回收(“猎鹰”9第一级7台次,“重鹰”侧捆助推器2台次)。在30台次助推器成功回收中,海上平台回收为18台次,陆上回收为12台次(“猎鹰”9为10台次,“重鹰”为2台次)。另有6台次海上平台回收失败(“猎鹰”9第一级5台次,“重鹰”芯一级1台次)。
截至本次发射,“猎鹰”9已进行14次旧箭复用飞行。加上“重鹰”首飞的两枚侧装助推器,太空探索公司重复使用的旧箭数量已达16枚。
(本文来源:航小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