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创风云气象卫星新纪元的风云一号A星,到实现全球首次静止轨道高频次大气三维探测的风云四号A星,40年来,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成为我国跻身气象强国和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本届航展上,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了解到,目前该院在研的静止轨道微波探测气象卫星,将拥有对台风等气象进行全天候分钟级的监测能力,有望率先在国际上形成探测手段齐全的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体系。
两代“风云”搅动世界气象卫星格局
中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较大比重,无论是防灾减灾及应对气候变化,都对气象卫星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在1969年,中国就提出要研制自己的气象卫星。40年前,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开启了研制的漫漫“风雨”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抓总研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共完成了两代(极轨和静止轨道)四型风云卫星研制任务,并成功发射了17颗风云系列卫星,目前有10颗在轨稳定运行,其中风云一号、风云三号是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二号和风云四号是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该工作人员表示,我国依托同时拥有的极轨和静止轨道业务气象卫星,根本性地改变了世界气象卫星领域的格局,形成了中、美、欧三足鼎立的格局。
“此前在朋友圈热传的水果山竹图片,其原图正是风云四号A星拍摄的。”该工作人员表示,在超强台风“山竹”汹涌来临之时,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连续出动风云四号A星、风云三号D星、风云二号G星等多颗卫星密切观测台风位置、发展阶段、演变趋势、风速大小、降水情况等。目前,风云系列卫星已广泛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环境监测、防灾减灾等领域,其数据全球开放、实时共享,被列入世界气象组织国际业务运行卫星序列,成为我国跻身气象强国和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将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静止轨道微波探测卫星模型首次亮相
在本届航展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首次公开对外展示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系列的新成员——在研风云四号微波星(模型比例1:3)。风云四号微波星以其“穿云透雾”的绝技吸引了不少参展人士的关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相关人士介绍,曾在多次台风演变趋势中大显身手的风云四号和风云三号等,均代表了目前国际气象卫星的先进水平。其中,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风云四号A星作为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系列第一颗光学卫星,于2016年12月11日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正式拉开了中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升级换代的序幕。
该人士表示,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系列将涵盖光学和微波两个序列,静止轨道微波探测气象卫星瞄准光学卫星不能穿透云层的“痛点”,选用波长更长的微波进行观测,可穿透云雨内部结构,能解决光学卫星视线容易被云层“遮蔽”的问题。静止轨道微波探测气象卫星将具备对地球范围内台风、流域性降水等气象进行全天候分钟级的监测能力,实现台风路径、强度的准确预报。
2023年将发射静止轨道微波探测卫星
目前,我国极轨气象卫星(如风云三号)已实现在轨微波探测,其微波通道信息丰富、空间分辨率高,在台风监测、短临降雨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其轨道特点,当前极轨气象卫星观测时间间隔大多在4~5小时,而强对流天气的典型生命史仅有5~6小时,极轨气象卫星存在时效性不强等问题,限制了其在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中的作用,而静止轨道微波探测气象卫星则将大大提升我国气象微波探测的观测区域灵活调整能力。
“目前,我们正集全国之力开展多项静止轨道微波探测关键技术的攻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相关人士表示,静止轨道微波探测气象卫星计划于2019年型号立项,2023年完成我国首个静止轨道微波探测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微波星发射在轨。该人士表示,静止轨道光学遥感的高分辨率观测优势和微波对云雨大气独具的穿透性探测能力相结合,将实现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连续性+立体观测”,让风雨“无处遁形”,极大增强我国对快速变化的台风、流域性降水等灾害性天气系统的监测预警能力,提升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气象预测水平。
此次与风云四号微波星(模型比例1:3)一起亮相的,还有于今年5月成功发射的高分五号卫星(模型比例1:3)。该卫星为环境监测卫星,是我国生态环境部的首颗卫星,可开展内陆水体和陆表生态环境的综合监测,以及对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项目监测和主要岩石类型等项目勘测,实现全球大气圈、生态圈、水圈“上看大气、中观地表、下探地矿”的综合观测。
(本文来源:珠江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