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航天网 当前在线 90
用户: 密码: 验码:    
  | 本站首页 |   繁體中文 |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 航天业界 | 运载火箭 | 卫星资讯 | 载人航天 | 航天科普 | 航宇器材 | 天文宇宙 | 航天站点 |
 推荐阅读 | 专题热点 | 本站博客 | 在线留言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航天业界>>航天新闻
  共有 737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小行星殖民时代即将到来,你准备好了吗
 



  发表日期:2018年11月16日   出处:科技日报        【编辑录入:飞沙

欧洲新太空经济大会11月底将在卢森堡举行。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杨震看来,探寻深空资源利用的商业新模式将是此次大会重要议题之一。探索宇宙,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好奇心。与此同时,人们也渴望能从深空资源中获益。

 

“截至目前,人类已经开展了200余次深空探索活动。空间资源利用与开发已成为全球热点,小行星殖民时代即将到来。” 杨震对记者说。

 

 

小行星上都有啥

 

小行星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离地球比较近的小行星,被称作近地小行星。此外,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还存在一个小行星带,约90%已知的小行星位于小行星带中。虽然个子小,它们的数量却很庞大。据估计,太阳系内大概有数百万颗小行星。而对于小行星,人们目前了解得还不够多。

 

60%以上的小行星,我们都没有获取它的详细光谱数据,有些即使有光谱数据,但对它的分析仅停留在表面成分,并不知道它的内部构成。”杨震指出,目前对于小行星上是否有大量稀有资源或贵金属仍存在一定争议。

 

但初步观测的结果也让人们为之兴奋。科学家估算,直径约2.5千米的3554号小行星Amun,可能蕴含着价值超过20万亿美元的铂和其它金属矿藏。而直径为252千米的小行星16-Psyche塞姬,其矿藏价值则被认为是一个天文数字:1019美元。

 

如果要殖民小行星,前期的“勘探”必不可少。事实上,美国、欧洲、日本都有各自的小行星探测计划,开展了一些探测项目。早在2003年,日本“隼鸟”号探测器就踏上了探访小行星“系川”的旅途。16-Psyche塞姬也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列为探测目标之一。NASA计划于2022年向其发射探测器。

 

太空挖矿靠谱不

 

如果进一步的探测表明,小行星上确实有着富可敌国的矿藏资源。那么,怎么能“挖矿”回来呢?

 

去小行星采矿,成本是首先要考虑的现实问题。杨震打了个比方,将一个探测器送达目的地的成本相当于与探测器重量相等的黄金。

 

“‘隼鸟’号的重量是495千克,可它采回的样本只有几克,如果用同样的设备去小行星采矿,那明显得不偿失。”杨震说道。

 

不仅存在成本的问题,工具也是个难题。出于成本的考虑,探测器本身的体积和重量不可能太大,同时小行星上几乎没有重力,可以不必使用太重的机器。因此,去太空采矿,还要研发适合探测器搭载的专用挖掘设备。

 

一点点地挖,再一点点地运回来,似乎不太现实。杨震介绍,他的同事、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李明涛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用一个大袋子“装”一颗小行星回来。

 

李明涛团队瞄准那些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小尺寸近地小行星。按照设想,首先要建造一艘携带巨型袋子的飞船,当飞船靠近小行星时,打开袋子将其包裹住,然后通过影响小行星的飞行方向使其靠近地球轨道,最后将小行星安全带回地球。

 

星际互联网让星际不迷航

 

随着新兴力量的加入,深空探索俱乐部的传统格局将会扩展和改变。比如,印度成功发射了火星轨道飞行器“曼加里安”号;韩国发布了月球探测任务构想;以色列加入了欧空局的木星探测器JUICE计划。

 

越来越多的中小国家计划进行深空探测项目。同时,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和私人公司将注意力集中于深空探测领域,目的是小行星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这意味着,小行星殖民时代即将到来。

 

随着深空任务数量的增长,对深空测控、通信导航等基础设施的需求也会日益增多。杨震认为,目前深空测控通信导航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严重滞后,大型地面设施都掌握在少数大国手中,服务容量和性能有限。此外,受政治因素影响,难以对中小国家和私人企业开放。

 

针对这一瓶颈,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吴季带领团队,提出了一种商业化的解决方案。该方案计划在地球和火星之间的日心轨道上部署6颗卫星,组成激光中继通信与导航卫星星座。

 

“该基础设施面向中小国家和私人企业开放,为金星到小行星带乃至木星轨道范围内的各类深空飞行器提供连续的中继通信和导航服务,同时具备小行星光谱数据普查能力。”杨震介绍。

 

(本文来源:科技日报)


上一篇:航天科技八院突破钛合金结构件激光焊接技术
下一篇:中国探测太阳系边际将分两步走 航天技术面临新考验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模型制作工艺[17550]
 · 航天模型设计[15599]
 · 航天模型知识[14804]
 · 西班牙工业科技发展中心[14349]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聚合内容 支持火狐浏览器 支持傲游浏览器 支持opera浏览器 支持世界之窗浏览器 支持谷歌浏览器 知识共享

Copyright © 2009-2020 SPACEI.NET.  
晋ICP备080032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