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知名航天咨询机构欧洲咨询公司11月20日发布2018年版《中国航天产业》报告(该报告标价为4000欧元——译注)。根据报告,2017年中国航天价值链的估计规模超过160亿美元,其中下游市场所占比重略高于85%。作为中国关键的卫星应用之一,卫星导航成为2017年的主创收渠道,排在卫星通信和对地观测之前。
作为该报告的初版,2018年版报告对中国航天生态圈和未来从上游到下游的预期演变做了深入分析,涉及中国各项关键卫星应用,包括卫星制造、发射、卫星通信、对地观测、卫星导航和空间探测。报告对各个市场有望对该生态圈产生影响的现有和未来潜在参与者做了介绍,包括其战略、经费、技术实力和潜在未来规划等细节。
欧洲咨询公司高级咨询师、报告编辑迪米特里·布克斯说:“中国航天产业正在快速演变,越来越多名义上的私营公司在参与国内外航天产业不同领域的竞争,而且中国航天产业正开始在尖端技术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他说,价值链的上下游和所有应用领域都在出现快节奏的变化。
报告给出的各应用领域的要点包括:
·科学与探测:中国希望打造航天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已启动一项长远的载人航天计划,并把月球作为空间探测的重点,另有包括火星探测在内的一些探测计划有待确认。空间科学尚未被中国视为一个主要战略优先领域,但该国正在寻求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
·卫星通信:中国由静地卫星运营商租用的容量近年来大体保持稳定,眼下以常规容量需求为主。历史上该市场一直由国有卫星运营商中国卫通主导,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正在考虑进入卫星运营商的圈落,总体上是要在国外开展服务,包括华讯方舟和达华集团。此外,几个私营星座项目也可能会做成(比如九天微星和欧科微航天等)。
·卫星导航:鉴于卫星导航对诸多行业的战略意义,中国早就把减少对国外导航系统的依赖作为一个目标,并因此实施了“北斗”计划。“北斗”系统将在2018年底覆盖“一带一路”国家,预计将在2021年实现全球覆盖。
·对地观测:对地观测是中国最为成熟的私营航天产业之一,00年代初即采购了首批名义上的商业/私营对地观测卫星。集成工作正在继续向增值服务(VAS)开发延伸,尽管仍处于规划阶段。光谱和空间分辨率星座编队建设是培育新服务开发的一个机会。有几家对地观测公司已相当成熟(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公司、长光卫星和航天世景等),另有几家新手也有能力设计和运营对地观测卫星(千乘等)。
欧洲咨询公司高级加盟咨询师、中国商业航天市场专家布莱恩·柯西奥说:“(中国)航天生态圈眼下的变化是通过采用不同的战略带来的,比如向私企开放某些市场和增加传统企业间的竞争,目的都是要在本国企业中培育更多创新。”他说:“中国政府未来预计将会继续开放航天产业的不同领域。事实上,随着国家把目光投向更远大的目标,由于国有大型企业近来把工作重点放在了空间站、‘嫦娥’探月以及最终的载人登月和登火星等更宏大的项目上,被视为传统商业航天乃至新航天的很多工作将变得更加向私营部门开放。”
(本文来源:航小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