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航天网 当前在线 219
用户: 密码: 验码:    
  | 本站首页 |   繁體中文 |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 航天业界 | 运载火箭 | 卫星资讯 | 载人航天 | 航天科普 | 航宇器材 | 天文宇宙 | 航天站点 |
 推荐阅读 | 专题热点 | 本站博客 | 在线留言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航天业界>>航天新闻
  共有 520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新华时评:我们为什么需要科幻
 



  发表日期:2019年2月24日   出处:新华社        【编辑录入:飞沙

  新华社北京2月7日消息,“祝中国科幻电影之旅好运!”这是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在社交媒体上对大年初一上映的《流浪地球》发出的祝愿。这部科幻电影在引发“宇宙级乡愁”的同时,更撬动了人们对中国科幻作品未来的期待。

  我们为什么需要科幻?科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对这个问题,也许有人会脱口而答“预言未来”。但人们也知道,预测具体事件和技术,并非科幻的目的。

  尽管早期科幻作品中提到的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已逐步变成现实,但即使是重量级的科幻作品,对未来的想象也有大半没有实现。

  也许有人会回答“激发想象力”或者“激励人类探索未知”。的确,在这些方面,科幻的作用堪称显赫。

  尽管“科幻”一词在二十世纪才正式提出,但早在公元2世纪,被认为是第一部科幻作品的古希腊语小说《真实的故事》中,就已出现关于星际旅行、外星生命、星际殖民和战争、人造生命等内容。而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则诞生于1902年。

  想象力推动科技发展。美国“科技狂人”埃隆·马斯克坦言,正是经典科幻小说激发自己探索未知。

  但科幻的作用又不仅如此。好的科幻作品,仍然聚焦于“人”。

  科幻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将科幻定义为“关注科技进步对人类影响的文学分支”。在西方,科幻作品开始盛行的年代,正是人类最初进入太空的时代,也是人类开始逐渐意识到地球正面临环境、资源等种种严峻挑战的时代。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越来越多科幻作品开始提出一系列“如果”的问题。比如,如果人类或者你本人在真实世界面临这样的境况,会如何选择?也因此,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帕梅拉·萨金特将科幻定义为“思想文学”。


  《纽约时报》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电影《流浪地球》改编自刘慈欣的小说,讲述一个“拯救人类免于灭亡的奋力一搏”的故事。刘慈欣的作品叙事宏大、探索深入,讲述人类在危险宇宙中的境遇时显得愈发真实。

  不论东方还是西方,尽管关注的议题不同,不少科幻名作拥有共通之处,那就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忧思,对人类情感的描摹。

  该如何避免陷入“我们会一直如此生存”的盲目乐观,或者“反正灾难终将到来”的盲目消极?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新技术迅猛发展,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改变和挑战?人类疆界不断拓展,我们该何去何从……这些都是科幻探讨的重要议题。

  科幻的“硬核”,并非预言乌托邦或者反乌托邦,而是帮助人们以全新角度审视自身环境和处境,警示人类在技术、文化、伦理等众多领域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另类”解决方案。而从荧幕回归现实,科幻同样提醒人们用另一种视角去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选择和挑战。

  (原题为《我们为什么需要科幻》)


上一篇:“星际时差”和性格冲突是人类定居火星的最大障碍
下一篇:日本“隼鸟2号”探测器计划22日在“龙宫”着陆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模型制作工艺[16170]
 · 航天模型设计[14382]
 · 航天模型知识[13598]
 · 西班牙工业科技发展中心[13187]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聚合内容 支持火狐浏览器 支持傲游浏览器 支持opera浏览器 支持世界之窗浏览器 支持谷歌浏览器 知识共享

Copyright © 2009-2020 SPACEI.NET.  
晋ICP备080032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