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航天网 当前在线 235
用户: 密码: 验码:    
  | 本站首页 |   繁體中文 |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 航天业界 | 运载火箭 | 卫星资讯 | 载人航天 | 航天科普 | 航宇器材 | 天文宇宙 | 航天站点 |
 推荐阅读 | 专题热点 | 本站博客 | 在线留言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航天业界>>航天新闻
  共有 793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如果地球是平的会怎样?大气、潮汐连月亮都会消失
 



  发表日期:2019年12月3日   出处:新浪科技        【编辑录入:飞沙


    如果地球是平的,那我们目前所知的一切都将不复存在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这是一个人类已经知道了数千年的简单事实。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毫无争议地证实这一论断,毕竟,这颗卫星环绕地球运转了六千万公里。

  尽管如此,最近几年来,网络上出现了一小群人,他们坚持认为地球是平的,也就是所谓的“地平论者”,对于这个最基本的事实,他们似乎在不断播下怀疑的种子。许多地平论者花了大量的精力去编造各种理由,来解释为什么地球看起来是圆的,而实际上却是平的,很显然,这种论调违反了人类在过去几千年来对地球的观察。

  不过,假如我们的地球确实是平的(暂且不论如何做到),那它就与我们今天所知的其他行星都完全不同,事实上,人类(和其他一切)将会死得透透的。

  要把一个宇宙天体塑造成圆盘(而不是球体),你必须以非常快的速度旋转它。不幸的是,地球将因此被撕成微小的颗粒,最终毁灭。19世纪50年代,天文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尔通过对土星环的研究,用数学方法证明,对宇宙中的的固体而言,圆盘形状并不是一种稳定的构型。麦克斯韦尔的研究预测,土星环是由许多小的、不相连的颗粒构成的,后来的探测结果证明他是对的,他同样用数学解释了为什么没有行星大小的圆盘漂浮在星系周围。

  要在不快速旋转的情况下使地球变平,你需要魔法,或者一台星系帕尼尼烧烤机。无论如何,一个扁平的地球不会维持太久。在几个小时内,地心引力将把地球重新压成一个球体,引力的作用在任何方向都是一样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行星是球体(或者几乎是球体——取决于行星自转的速度,离心力的方向与地心引力相反,从而在赤道造成略微隆起)。正如麦克斯韦尔的数学计算所示,在引力的作用下,一个稳定的、像圆盘一样的固体地球是不可能存在的。

  一旦你摆脱了引力,地球上的一切很快就会失去意义。大气?消失了,因为它依赖于地球重力的吸引。潮汐?一去不复返,它们是由月球的引力造成的。月球的引力牵引着海洋,使海洋随着月球的摆动而微微膨胀。

  月亮本身?也消失了,因为每一个关于月球存在的解释都涉及引力。在最广为接受的假设中,月球是在一个巨大的、行星大小的物体撞击早期地球时形成的;地球引力捕捉到了这次碰撞产生的碎片。另一个假说称,月球与地球形成的时间相同,这还是得再次感谢引力,还有一种可能是,地球强大的引力吸引并捕获了飞驰而过的大块太空岩石。

  简单的计算

  重力也是造成地球分层结构的原因,密度最大的物质会下沉到地核,较轻的物质形成地幔,最轻的物质形成地壳。如果没有这种分层结构,地球的行为将会大不相同,例如,地球的液体外核就像一个巨大的动态磁铁,产生了地球的磁场,磁场有助于保护地球的大气层不受太阳风的侵蚀。在40亿年前,火星磁场减弱后,太阳风就刮走了火星的大气层。

  如果地球是平的,那么板块构造也就不起作用了。构成地球地壳的刚性板块一直在运动中,塑造了我们今天见到的地表面貌。

  当你做一些简单的计算时,比如,如果这个板块移动这么多,那个板块移动那么多,你都必须在一个球体上进行,如果你假设它是一个平面,你就得不到正确的答案(与现实世界的观察相符的答案)。

  地平论者对现实世界的观察结果有不同的解释,问题在于这些解释在数学或物理现实中没有任何基础。当麦克斯韦在19世纪50年代预言土星环是由许多小颗粒组成时,他运用了引力和旋转运动如何起作用的常识。事实上,他关于这个主题的文章中,大部分是数学方程,“扁平地球”理论则远非如此。

  地平论者的世界观还涉及到针对不同现象而选择不同的解释。在现实生活中,地球和月球都是圆的,因为一个可以量化的相同原因——引力。地平论者必须为地球和月亮各自发明解释,而这些独立的解释之间往往相互矛盾,这不是科学研究运作的方式。

  撇开这些不说,如果地球真的是平的,那就意味着,从古至今无数否认地平论的科学家是为了一些完全无法理解的原因,而团结在一个巨大的阴谋中。看起来,似乎一台星系帕尼尼烧烤机的存在概率还更高一些。


上一篇:我国望远镜发现恒星级黑洞:名副其实宇宙“吸光器”
下一篇:未来20年能否找到地外智慧生命?全球多项目正在努力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模型制作工艺[16166]
 · 航天模型设计[14379]
 · 航天模型知识[13594]
 · 西班牙工业科技发展中心[13182]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聚合内容 支持火狐浏览器 支持傲游浏览器 支持opera浏览器 支持世界之窗浏览器 支持谷歌浏览器 知识共享

Copyright © 2009-2020 SPACEI.NET.  
晋ICP备080032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