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航空碳税正引发一场全球性“碳对抗”
从各国航空业的纷纷抗议,到中美两国禁止本国航空企业参加欧盟碳交易体系建设,再到近两日的莫斯科会议,欧盟“碳税”毫无疑问正引发一场全球性的“碳对抗”。此次召开的莫斯科会议,将中、美、俄、印等多国都拉入了阵营。“这一点非常有趣,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大家在全球碳排放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都站到了一起,这个压力,欧盟方面应该感受到了。”一位国际问题专家指出,“各国在反对ETS的立场上非常一致,最终有29个国家的与会代表联合签署了《莫斯科会议宣言》。”
伴随着对抗的升级,欧盟方面的态度也出现了“微妙”的松动。据外媒披露,欧洲最大的能源集团之一德国意昂集团CEO约翰内斯·泰森宣称,碳交易市场已经破产。
不过,业内人士却并不看好欧盟在航空“碳税”上彻底收手。在2月22日,欧盟委员会一位发言人还在布鲁塞尔表示,欧盟的碳排放立法并未违反国际法以及国际民航组织的原则。
“欧盟的口径只是‘暂停推动’,‘修改部分条款’,从没有放弃整个法案的意思,并且人家说了‘全球性方案不能低于欧盟方案’。”一位航空公司高层向记者表示,欧盟从没有根本“服软”。
按照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测算,假如欧盟毫不妥协,就意味着全球航空业将在未来8年额外增加238亿美元的负担。单就中国而言,仅2012年中国各航空公司就需向其支付约8亿元人民币的“碳税”。到2015年,这笔费用更将达到每年17亿元人民币。
中国社科院欧洲所科技室主任张敏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欧盟“一意孤行”征收碳排放税,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人类资源和环境。但实际上,这是欧洲为抢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话语权和抢占低碳产业发展制高点而采取的重要策略。
对策
中国碳交易试点需再提速
“对抗是必要的,不过中国也应该好好反思,并从研发小排放飞机、研发新兴燃料、减少碳排放等多方面着手应对。”著名航空律师张起准认为,“欧盟征收航空碳税正好为中国提了个醒,树立了一个榜样,从现在开始着手构建自己的碳交易体系,以便在未来的碳交易体系中获得优势地位。”
不久之前,《中国民航报》在解读“中国政府针对欧盟的航空排放交易禁令”时也指出,这没有豁免或放松中国航空业依据《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和民航局《关于加快推进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所赋予航空业自愿减排的义务或任务,更没有禁止中国航空业主动参与国内自愿减排行动和自愿减排交易行为,中国航空业完全可以自主参与国内的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目前,这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但距离与国际碳排放体系对接的水平恐怕距离仍然不小。就在今年1月,《广东省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已正式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成为全国13个低碳试点省市中的头一个,而且广东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任务是“十二五”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即碳强度)要下降19.5%,为全国各省(区、市)最高。广东方面对低碳试点的重视不言而喻。
广东省社科院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细康告诉记者,目前,广东低碳试点的工作已经开始,包括排放清单制定、核算机制制定、交易所体制机制构建等多方面的基础性、技术性工作都在有序进行当中。
“预计在3年内,广东碳排放体系的构建将初步完成。在成立初期,碳排放体系可能会选择能耗较大的行业,航空碳税还未在考虑的范围内。”赵细康解释道,因为航空行业的流动性较大,航空碳税执行起来难度较大,光靠广东一个省是做不了的,必须依靠全国的力量。
■链接
欧盟碳排放限额法令
欧洲议会于2008年11月19日通过了2008/101/EC 号指令(碳排放限额法令),并宣布于2012年1月1日起实施。根据该指令,所有在欧盟境内机场起降的国际航班都要为碳排放缴纳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