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专家:北斗全球化时间表是压力也是动力 |
|
|
发表日期:2017年11月7日
出处:央广军事
【编辑录入:飞沙】 |
|
|
央广网北京11月6日消息 (记者娄思佳)2017年11月5日19时4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北斗三号第一、第二颗卫星,开启了北斗全球组网的新征程。那么后续的北斗全球化之路又会如何走下去呢?相关话题,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吴炜琦为您深入解读。 吴炜琦表示,继北斗三号第一、第二颗卫星发射成功之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还要经过16颗卫星的密集发射任务来完成“2018年前后发射18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的发射计划,这样的发射强度对于他们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考验。 吴炜琦说:“压力还是很大的。今年,从现在起到春节前这100多天里,我们要连续组织七次发射,一共要发射16颗卫星,其中有‘一箭一星’,有‘一箭双星’,也有‘一箭三星’的,那就意味着我们平均15、16天就要打一发,这样的发射密度也是空前大的。以前我们整个发射场的设计能力就是每年两个工位交替使用发射15发,但是现在的需求来看,从今年这个时候到明年年底,大概需要有20多次的发射需求。我们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还是有很大的挑战,要挑战我们产品的极限,设施设备的极限,指挥控制的极限,还包括我们参与试验工作人员的极限。” 面对如此繁重的发射任务,吴炜琦表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作为“北斗港”,将始终发扬自主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从思想上到行动上做好准备,为国家卫星导航事业贡献力量。 吴炜琦说:“首先,我们基地为了适应北斗三号卫星工程全面组网发射的要求,对于发射场设施进行系统的建设和改造,使我们发射场的两个工位都能够适应北斗三号‘一箭双星’的发射,也就是适应‘长三B+上面级’发射的模式。第二,我们确保各项的发射筹划、发射的准备、发射的方案、发射的预案准备到位,确保万无一失。第三,我们要把设备状态、人员状态训练到最佳,争取用最优的质量、最短的时间确保万无一失。” 加上刚刚成功发射的两颗北斗三号卫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先后共执行25次北斗发射任务,成功发射包括4颗试验卫星在内的29颗北斗卫星,成功率达到100%,也一步步推进中国的北斗从西昌走向太空、走向亚太、走向全球。吴炜琦介绍说,之所以西昌成为北斗发射的不二选择,成为闻名世界的‘北斗港’,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的。 吴炜琦说:“通过这几年西昌发射场已经成为了北斗卫星工程的专用发射场,第一是因为我们对于卫星和运载火箭的测试检测的手段和条件,包括人力资源队伍都已经比较熟悉。第二,我们现在北斗工程选择的运载火箭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是三级低温运载火箭,这一类运载火箭目前也只有西昌卫星发射场能够发射。第三,这次我们北斗三号的中圆轨道卫星一共有24颗,都是用‘一箭双星’发射,除了用长三B基础级火箭之外还要加上面级,三级低温运载火箭+上面级这样的火箭只有西昌卫星发射场具备这样的条件。”
|
|
|
|
上一篇:这个发射中心厉害了!25次发射北斗卫星全部成功 |
下一篇:远望号测量船队圆满完成北斗三号MEO-01组卫星海上测控任务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