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联盟 2-1b/“弗雷盖特”M型运载火箭11月28日在东方航天发射场发射俄“流星”M2-1极轨气象卫星时失败。此次发射还搭载了18颗微小卫星,其中17颗为外星,包括加拿大电信卫星公司低轨宽带星座项目的首颗技术验证卫星。火箭于莫斯科时间8时41分46秒起飞,作为主星的“流星”M2-1原本应在9时32分分离并开始播发遥测信号,但地面却并未收到该星信号。有消息人士很快表示,鉴于“弗雷盖特”M上面级及所载卫星于8时51分许同火箭第三级正常分离,本次失败很有可能是由“弗雷盖特”M上面级故障引起的。
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网站先是宣布发射成功,随后承认出现异常,称虽然联盟2-1b火箭把上面级和卫星送入了预定过渡轨道,但因卫星并未出现在预定目标轨道,地面在首个预定通信时段未能同“流星”M2-1建立起通信联络。塔斯社的一条报道怀疑上面级发动机未能正常点火启动。报道说,若是第一次点火失败,那么“流星”M2-1将会再入地球大气层,而若是第二次点火失败,则该星应处于一条非预定轨道。国际文传电讯社先是报道说,上面级是二次点火失败,卫星处于非预定轨道,但随后又报道说,初步分析显示,由于预定飞行程序中的一个人为失误,“弗雷盖特”上面级在首次点火时指向有误,所以不是把卫星送往预定轨道,而是把它们送进了大气层。这样的低级失误不禁让人想起质子号火箭2013年7月那起因第一级3台角速度传感器被装反而发射失败的事故。
为把主星和18颗搭载卫星送入不同高度的轨道,并在完成任务后离轨再入,“弗雷盖特”M上面级在本次发射中需先后点火工作7次。整个发射过程要历时约5.5小时。根据网上资料,不含本次发射,“弗雷盖特”上面级在2000年以来的64次飞行中出现过一次失败(天顶2FG火箭2011年11月发射“火卫一-土壤”和我国“萤火”1探测器时失败,当时作为探测器一部分的“弗雷盖特”上面级未能把探测器送上火星转移轨道,但原因是探测器上的计算机意外重启,而非上面级本身有问题),另有两次部分失败(联盟号火箭2009年5月把一颗军事通信卫星送入偏低轨道,原因是“数据输入错误”导致上面级主发动机推进剂过量使用,造成过早关机;联盟号2014年8月在库鲁发射时把欧洲两颗“伽利略”导航卫星送入错误轨道,原因是上面级方向控制推力器肼管路与氦增压剂管路靠得太近,导致肼冻结)。这64次飞行有4次是用在天顶号火箭上,余下60次均用在联盟号火箭上。根据计划,该上面级还要参加天顶3F火箭12月26日的“安哥拉星”发射。那次发射原定12月7日进行,但因“弗雷盖特”SB上面级在发射准备过程中的问题而推迟。
这是位于俄远东地区的东方发射场进行的第二次航天发射。首次发射是去年4月28日进行的,采用的是联盟2-1a型火箭。东方发射场2012年开工建设,有望减少俄对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的依赖。俄政府耗资数十亿美元新建的这座发射基地地处阿穆尔州,靠近中俄边境,位于莫斯科以东约5500公里。这里最终将承担目前在拜科努尔进行的绝大多数发射,以使俄能把更多的航天发射放在本土进行。根据此前的安排,该发射场的下次发射拟在12月22日进行,届时要用联盟2-1a型火箭发射两颗“老人星”V遥感卫星。
“流星”M2-1由全俄机电研究所研制,重2750公斤,设计寿命5年。它配备4台气象仪器,即用于获取红外和可见光云和冰覆盖图像的两台多通道扫描仪和相机、用于测量大气温湿度的一台微波辐射计以及用于监测臭氧层的一台红外光谱仪。星上还载有一台搜救用无线电应答机以及一个用于把偏远气象站和海上浮标数据中继传输给俄气象预报部门的有效载荷。“流星”M系列为俄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用于接替“流星”3M系列,首星“流星”M1于2009年9月发射。有所改进的“流星”M2包括3颗卫星,即M2、M2-1和M2-2,其中M2已在2014年7月发射。“流星”M2-1还是俄首颗能通过“科斯帕斯-萨尔萨特”国际网络接收紧急求救信号的气象卫星。俄媒称,这颗卫星投保了约25亿卢布(4300万美元)。
本次发射搭载的18颗微小卫星是:
1)“鲍曼教育技术星”(Baumanets)2,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小型技术卫星,用于试验遥感等技术,重约100公斤。
2)“低地轨道优势”(LEOVantage)2,加拿大电信卫星公司低轨高通量试验通信卫星。电信卫星公司2016年4月同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和萨里卫星技术公司(SSTL)签订了两颗Ka波段低轨高通试验通信卫星的合同,以为其全球低轨星座建设项目试验和鉴定技术。星座初期拟由117颗极轨和倾斜轨道卫星组网。“低轨优势”2由劳拉同多伦多大学航空航天研究所航天飞行实验室合作研制,采用后者的“无畏”(DAUNTLESS,由“小型卫星大胆技术领先”英文缩写而成)平台,发射重量70公斤。由萨里承造的另一颗卫星“低轨优势”1采用SSTL-42平台,即将由印度“极轨卫星运载器”(PSLV)搭载发射。
3)“欧士机原位碎片环境感知”(IDEA OSG)1,简称“欧士机概念”1,新加坡宇宙尺度公司日本研发中心小型技术卫星,由日本工业机械供应商欧士机公司支持建造,设有两个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研制的“空间碎片监测器”(SDM)撞击传感器,用于监测地面雷达难以监测到的尺度为0.1~1毫米的空间碎片,重22公斤。宇宙尺度公司拟重点开展空间碎片清理业务。它称为“宇宙尺度送终服务”(ELSA)d的第二颗卫星将由追逐星和目标星组成,用来验证报废卫星离轨技术,将在2019年发射。
4)“自动识别系统星”(AISSat)3,挪威小型船舶跟踪卫星,载有“自动识别系统”(AIS)设备,由挪威航天中心出资,由挪威国防研究所管理,并由多伦多大学航空航天研究所建造,重6.5公斤。
5~6)“乌鸦座”BC3和4,美数字宇宙公司“陆地测绘者”BC(广覆盖)数字式遥感卫星星座项目下的卫星,采用六体立方星设计,能在600公里高度以22米的分辨率获取红、绿和近红外地球图像,每颗重10公斤。“陆地测绘者”BC星座拟由8~10颗卫星组网,主要面向农业监测市场,可每天获取全球耕地的多光谱图像。前两颗卫星“乌鸦座”BC1和2于7月14日由联盟2-1a型火箭搭载发射,但入轨后很快报废。数字宇宙公司原名天鹰座空间公司,由俄道里亚宇航公司前美国子公司老人星系统公司的核心团队组建,还打算用多达20颗16体立方星建设“陆地测绘者”HD(高清)星座。
7~16)“狐猿”2(10颗),美顶尖公司三体立方星商业遥感卫星,配备GPS无线电掩星测量有效载荷,同时配备船舶跟踪用的AIS设备,每颗重4.5公斤。顶尖公司拟建设由100多颗卫星组成的商业气象星座,迄今已发射了67颗“狐猿”2,其中部分已停用。
17)“D-STAR一号”(D-Star One),德国轨道系统公司三体立方星通信试验卫星,载有两个D-STAR(业余无线电数字智能技术)通信模块,用于为规划中的立方星通信星座验证技术,重4公斤。
18)“高级任务小型探测器”(SEAM),由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牵头的三体立方星技术与教学卫星,涉及欧洲五国的8家合作伙伴,主要是要为高级科学任务研制一种纳星平台,用于电离层的磁场和电场测量,重4公斤。
上述17颗国外小卫星的搭载服务由俄从事商业发射服务的宇航总局公司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