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航天网 当前在线 168
用户: 密码: 验码:    
  | 本站首页 |   繁體中文 |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 航天业界 | 运载火箭 | 卫星资讯 | 载人航天 | 航天科普 | 航宇器材 | 天文宇宙 | 航天站点 |
 推荐阅读 | 专题热点 | 本站博客 | 在线留言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卫星资讯>>卫星相关
  共有 1221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谨慎前行的中国民营卫星企业
 



  发表日期:2018年1月29日   出处:卫星界        【编辑录入:飞沙

2014年中国宣布允许民企建造和发射卫星后,中国航天业已涌现数十家民营初创企业,但它们都行事低调,与美国同行形成对比。

张昌武(Roger Zhang)拒绝接受中国媒体授予他的称号:中国的埃隆?马斯克(Elon Musk)

这位蓝箭(Landspace)首席执行官更喜欢低调运营,远离聚光灯。该公司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建造卫星运载火箭的初创企业之一。

他表示:“这种技术的积累是缓慢的。我们不想在绝对确定它能成功之前透露任何消息。”

2014年,中国正式宣布,将允许民营企业建造和发射卫星,这让大量中国企业家跃跃欲试地想要进入4200亿美元的全球卫星行业。然而,这些先行者一直谨慎推进,这与马斯克的SpaceX等美国航天初创企业想要的抢眼的新闻报道形成鲜明对比。

据中国首批民营卫星咨询公司之一北京千域空天(Ultimate Blue Nebula)的首席执行官蓝天翼介绍,过去3年出现了数十家卫星相关企业,但它们都行事谨慎。

他表示:“整个航天业过去行事非常隐秘,因为它由政府和军队主导。(这一行)在企业中不是很受欢迎,因为破产风险很高。”

航天初创企业没有寻求政府或军方客户,而是基本上在争夺有利可图的商业卫星合约。曾经被美国和俄罗斯公司霸占的商业航天领域,正吸引来自中国和印度的新进入者,它们希望从这张巨额营收的大饼中分得一小块。

在中国航天业,自2010年以来发射入轨的数量有所增多,使过去50年发射的卫星总数达到190颗左右。民营公司表示,它们计划在未来两年每年发射超过20颗卫星。据官方媒体称,中国占全球商业航天业3%的份额,但希望到2020年拿下10%

中国航天企业家主要发射“立方体卫星”(CubeSat),这种微型卫星的建造成本相对低廉,而且可大批发射。它们一般用于大学的研究用途,但也可以紧急发射,以支持电信网络以及对遥感和遥感成像日益增长的需求。

由于发射成本较低,民营卫星供应商还计划发射更高级的卫星,以支持能够抗衡西方公司运行的网络的电信系统。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正在开发北斗导航系统,称其可替代美国拥有和运行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英国皇家航空学会(Royal Aeronautical Society)前研究部门负责人基思?海沃德(Keith Hayward)在谈到自成一体、垂直独立的通信网络的重要性时指出:“你接入这个系统不受制于任何人。你可以配置通信用于军事部署并加密上行和下行链路,直到你满意。”

尽管中国卫星提供商在发展中国家找到了很多客户,但它们遭遇西方国家的阻力,尤其是美国政府,后者控制着某种能力以上的卫星的进出口。

今年6月,加拿大监管机构因批准将加拿大卫星公司诺赛特(Norsat)出售给总部位于深圳的海能达(Hytera Communications)而受到批评,诺赛特向很多政府机构提供服务,包括美国国防部。

“我认为外部人士搞错的一点是他们总是认为中国航天公司肯定与军队有关,”卫星制造商天仪研究院(Spacety)首席执行官杨峰表示,“然而,我们只是希望像其他人一样生产商用技术。”天仪研究院表示,其所有资金都来自民营风投基金。

“我不认为,你能把中国民用航天和军事航天明显区分开来,”海沃德表示,“中国航天事业的着重点是为国家服务。”

中国几乎所有航天初创企业都是由国内顶尖的军方下属研究所和国有航天企业的老将执掌的。然而,中国航天企业家坚称,优先任务是商业,而非军事。

蓝箭的张昌武表示:“我们没有从政府那里带走知识产权。我们带来的只有我们的头脑。”

然而,航天分析人士指出,蓝箭的火箭与“长征11号”火箭类似,后者由国有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设计。

另外,中国民营航天业的快速发展是政府推动军民两用技术联盟合作努力的一部分。政府希望更灵活的民营部门能够开发相关技术,支持中国日益远大的航天项目。中国计划在2030年左右实现航天员登月。

蓝箭的张昌武表示:“相比国有企业,我们能够以更快且成本更低廉的方式,开发更多试验性纳米卫星技术。”

本文来自2017.12.1 英国《金融时报》 译者/梁艳裳

(本文来源:卫星界)


上一篇:欧比特挺进贵阳开拓卫星大数据应用市场空间
下一篇:赵和平主持召开张衡一号卫星发射筹备工作会议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模型制作工艺[16166]
 · 航天模型设计[14379]
 · 航天模型知识[13594]
 · 西班牙工业科技发展中心[13182]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验 证 码:
*用 户 名: 游客: *电子邮件:  游客:
*评论内容:
发表、查看更多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聚合内容 支持火狐浏览器 支持傲游浏览器 支持opera浏览器 支持世界之窗浏览器 支持谷歌浏览器 知识共享

Copyright © 2009-2020 SPACEI.NET.  
晋ICP备080032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