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由太空链基金会发起、运行量子链全节点的载荷将搭载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颗卫星将成为太空中第一个运算有区块链全节点信息的卫星。这也是人类在太空中部署区块链的计划即将迈出关键的一步。
「 太空链+量子链:
携手探索区块链节点上卫星 」
这颗搭载量子链全节点的卫星是一个标准化的立方星,规格为3个单位,即3U。卫星平台搭载量子链运算载荷——“区块链”载荷。该有效卫星载荷,由太空链基金会发起,Qtum基金会提供量子链软件技术,载荷的硬件部分选用开源的硬件设备——树莓派(Raspberry Pi)。树莓派是一款基于Linux的单板机电脑,由ARM处理器、DDR内存、SD卡存储,以太网网口等组成,在嵌入式计算领域十分流行。目前Qtum网络可以支持在树莓派上运行完整的区块链节点。
卫星发射后,“区块链”载荷将以卫星运行的随机参数作为随机数种子,由“(轨道参数*电源管理系统随机BCR电压值)/10”作为运算程序输出,产生随机数据结果,通过卫星UHF发送机面向地球广播,由地面站接收并自动转发给量子链基金会,完成太空链的区块链网络的智能合约星地测试。
「 量子链优势凸显:
首选卫星战略合作伙伴 」
针对卫星系统紧缺的电量和硬件资源,太空链一直在寻找具有功耗低、稳定性高、扩展性强等特点的区块链技术来支持卫星研发。而量子链这样一个创新型的智能合约平台凭借自身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巨大优势成为了太空链的首选合作伙伴。
第一,量子链使用节能且安全的权益证明MPoS。与其他区块链技术广泛使用的工作量证明PoW相比,MPoS耗能较低而且没有很高的硬件要求。MPoS使任何在钱包中拥有代币的用户都可以有机会挖到矿,不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更重要的是,MPoS通过调整区块奖励和手续费分配机制,提供智能合约下更安全的共识,提高网络攻击成本。第二,量子链基于比特币与以太坊两大生态,充分吸取了这两大平台的技术积累,加强了代码的稳定性。并且,量子链的通适性让它从第三方的配套支持上,具有非常大的优势。第三,量子链延续了比特币的UTXO技术,增加了网络的拓展性。它既可以支持简单支付协议SPV以及闪电网络等技术,又充分地支持以EVM为虚拟机的智能合约。量子链设计和完成的账户抽象层(Account Abstract Layer, AAL)技术,实现了UTXO模型与EVM执行智能合约的账户模型的转换,合约开发者无需关心对合约操作相关的UTXO转换细节,即可使用EVM的特性进行开发而且兼容现有以太坊的智能合约。
除了以上满足卫星系统要求的优势外,更可贵的是,量子链还有不少其他的核心创新技术。它创造了分布式自治协议(Decentralized Governance Protocol, DGP)。通过内嵌到创世区块的智能合约,DGP可以治理区块链网络参数,并自治地完成分布式处理。这样可以实现区块链网络的自动升级和快速迭代,使基于机器节点共识的决策共识可以民主化并且得到分布式处理。量子链目前支持治理的参数包括:区块大小、Gas限制、Gas调度和最小Gas价格。除此之外,量子链还正在研发全新架构的高性能虚拟机。这个新型X86虚拟机将解决以太坊EVM中一些问题,比如不支持标准库、生成的字节码过大、不支持浮点、难以调试等,并致力于构建在UTXO模型上的高效智能合约系统。
(本文来源: 太空链SpaceCha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