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在北京的一次关于“现阶段中国是否应该发展商业航天?”的辩论会上,某业内专家认为:现阶段中国不应该发展商业航天。
其核心论点有以下四点:一是现阶段航天活动成本仍居高不下,航天科技的消费级需求十分有限,至今没有纯民营的正在盈利的商业航天;二是中国民营航天公司现阶段发展模式未见实质创新理念与技术,与传统航天集团直接同质化竞争,在人才、技术、资本等方面处于绝对弱势;三是中国民营航天公司现阶段商业模式模糊,相互之间还要竞争,政府暂无力扶持,民间/地方政府资本支持有限,现阶段实现盈利非常困难;四是中国现阶段不具备支持商业航天理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资本投机概率极大,易在短期内造成卫星、火箭产能过剩,将导致中国航天科技发展集体退步。他还认为,商业航天产业链远比其它行业复杂,而目前商业航天法律法规不完善、地方产业升级追捧高科技、民众对航天认知差别大等因素为资本投机提供了新的机遇。
在这里,本人要给这位说大实话的专家点赞!因为本人从来都认为搞商业航天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本人不得不承认其陈述的部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比如说部分项目商业模式不清晰、发展商业航天政策法规不健全等等。然而本人并不认为以上部分现象能严谨地推导出以上结论,相反本人认为中国现阶段应该发展商业航天,而且要大搞特搞。
纵观社会近现代经济发展史,哪个新兴产业发展初期没有遇到以上问题?互联网发展初期有健全的法律法规?2000年全球互联网经济泡沫阻挡了互联网发展?以上问题的答案都否定的,然而市场的投机行为最终回归理性,如果当年世人都选择遇到问题就逃避或者放弃,还会有今天万亿级的互联网市场吗?
本人认为,中国商业航天目前并不存在过度竞争。过度竞争的定义是指没有赢家的市场竞争状态,即参与商业航天市场竞争的任何一家企业的期望利润都小于零的状态。拿商业火箭行业来说,目前国内具有相当实力的民营火箭公司屈指可数,而且均未具备“入轨”的能力,即未能达到创造商业价值的前提。然而面对千亿级的卫星发射需求,这样的供给能力不仅不过剩,而是完全不够用。因此此时若不抓紧发展商业航天更待何时?
其次,本人认为商业航天领域并不存在投资过热的现象,相反投资人过于谨慎。日前,国内最高估值的商业卫星公司——银河航天完成A+轮融资,估值30亿元。这一估值连共享单车摩拜的1/10都不到,更是外卖平台饿了吗的1/60。如此高大上的卫星星座项目,在资本市场连自行车都比不过,能说现在商业航天投资过热吗?
本人不想简单的成为这位专家的反方,只是强烈的认为目前发展商业航天势在必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即可,莫因踌躇而错过时代的机遇。
(本文转载自国际商业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