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12月7日消息,在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中国宇航学会主办的“天地航班-中国首次商业返回式卫星服务”科学传播沙龙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部商业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赵会光透露:我国正在研制的可重复使用返回式卫星项目,该项目的首星将于明年4月发射。
据悉,新一代返回式卫星的在轨时间可以达到20天,返回模块具有15次重复使用的可能。通俗来讲,就是卫星可以反复使用15个来回。新一代返回式卫星可以升级打造低成本、高集成度平台系统,验证可复用回收舱设计,验证一次性化学电池能源模块技术,突破无损回收和示位搜索技术,突破回收载荷分区精确控温技术。返回时卫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太空探索,获得科学发现、改善人类生活、形成规模巨大的新兴产业,催生新技术和确保空间安全环境。
所谓返回式卫星,是指一种具有返回功能的多用途中型卫星,也是我国卫星工程领域研制起步最早、系列发展最悠久的卫星系列。返回式卫星指在轨道上完成任务后,有部分结构会返回地面的人造卫星。通常,卫星发射如果之后,就在太空执行任务,不再返回地面,比如气象卫星,但有的卫星却需要返回地面。返回式卫星最基本的用途是照相侦查。比起航空照片,卫星照片的事业更广阔、效率更高。早起由于技术所限,必须利用底片才能拍摄高清晰度的照片,因此必须用卫星携带底片或者用回收筒将底片送回地面进行分析。各个航天大国都曾利用返回式卫星做军事侦察及国土普查。后来,返回式卫星发展成需要回收样品的空间实验室。
研制返回式卫星是卫星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突破。我国是最早掌握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国家之一,从1966年开始研制,1975年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标志着我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返回技术的国家。经过四十年的时间,我国总共发射了23颗返回式卫星,搭载了数百个微重力科学实验室,其试验成果已经应用于新材料的研制和生产,新药品的制造,农作物新品种的栽培等方面,在空间遥感、空间科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返回式卫星已将成为我国发射数量最多的一种人造卫星。目前我国研制的可重复使用商业返回式卫星,分为基本型和拓展型,其中前者的回收载荷可达500公斤,采用一次性化学电池供电,回收产品占60%,其中90%部分可重复使用;后者的载荷分为两部分,回收载荷为600公斤,留轨载荷为300公斤,采用太阳阵和蓄电池联合供电,回收产品占40%,同样是90%部分重复使用。近年来,随着重复使用、无损回收等航天工程技术进步,瞄向“更低成本、更强保障、更高性能、更便捷应用”的新一代可重复使用返回式卫星,成为发展趋势。
我国现有的返回式卫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FSW-1返回式卫星
第一代返回式卫星主要用于国土资源普查,采用棱镜扫描全景相机,但分辨率较低,具有严重的畸变。卫星采用三轴稳定控制系统,但是没有轨道控制系统,轨道衰减块,在轨时间短。
2.FSW-2返回式卫星
第二代返回式卫星采用直接扫描全景相机,分辨率达到4米,开始搭载其他载荷进行空间实验。卫星采用了轨道控制系统,能每隔数天对轨道进行调整以提高在轨时间。
3.FSW-3返回式卫星
第三代返回式卫星被称为返回式科学与实验卫星,遥感信息质量好,测绘精度高。其后的FSW-4和SJ-8与FSW-3的结构基本一致,分代现象不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