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壹空间的OS-M系列火箭
航小宇处报道:中国私企零壹空间公司和星际荣耀公司正在推进争取今年上半年实施首次入轨发射的计划。
在去年下半年对火箭四级的发动机进行了试验后,零壹空间眼下正争取最早在3月底发射其OS-M火箭。公司一位人士对《航天新闻》表示,作为迈向发射的步骤,公司将很快进行电气系统综合测试和有效载荷整流罩分离试验。19米高的四级OS-M火箭将能把205公斤的有效载荷送入300公里低地轨道,并能把73公斤的有效载荷送入8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但首飞的有效载荷尚未公布。
OS-M届时若能把卫星送入轨道,将成为中国私有公司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首次成功入轨发射。自中国政府2014年调整政策、允许民营资本进入运载和小卫星行业以来,该国已冒出了至少10家这样的公司。
蓝箭航天公司去年10月率先开展了入轨发射尝试,但因“朱雀”1固体火箭在第三级工作阶段出问题而以失败告终,导致所载小卫星载荷落入印度洋。不过,蓝箭随后又取得了4300万美元的融资,还在湖州开设了一座“智能制造基地”,并在80吨推力“天鹊”(TQ)12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的燃气发生器和燃料室试验方面取得了进展。该型发动机将用在更大的两级“朱雀”2火箭上。“朱雀”2的目标是2020年首飞。
零壹空间去年9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利用其9米高、直径0.85米的OS-X1固体火箭进行了其第二次亚轨道发射,使其具有了蓝箭当时所不具备的发射经验。此前两天,另一家创企星际荣耀公司也在那里发射了其自己的“双曲线”1Z单级火箭,而这是中国商业公司首次在国家航天中心发射,显示了政府航天主管部门的高度支持。
成立于2017年的星际荣耀也在悄然地向入轨发射迈进。该公司在最近的一篇新闻稿中称,它今年会发射3次,其中“双曲线”1入轨系列火箭的首飞将在上半年进行。“双曲线”1前三级为固体,第四级为液体,直径1.4米,长20米,起飞重量31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150公斤。星际荣耀去年9月宣传说,首飞仍有80公斤的运力可供选用。当时的首飞时间定在4月份,地点是酒泉。
中国商业发射行业这些新生力量不仅得到了私人资金的支持,而且显然也得到了国防科工局这家中国航天活动主管机构的大力支持。国家的军民融合战略也为所取得的进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为所需敏感技术向创企转移创造了便利,并带来了共享设施和专长的机遇。
在幕后运作的还有翎客空间。这家2014年成立的公司致力于研制称为“新航线”1的一款入轨型火箭。这种火箭具有垂直起降能力。本月早些时候,翎客空间对一枚8.1米高、1.5吨重的试验箭成功进行了悬停飞行试验。该箭设有5台变推力发动机。该公司称,可能同太空探索公司“蚱蜢”试验箭类似的一枚更大的新版试验箭将在今年晚些时候进行一次亚轨道飞行,而“新航线”1则拟在2020年进行首飞。
2017年在中国第二波运载创业潮中诞生的九州云箭公司去年12月试验了将供10吨推力“凌云”液氧/甲烷发动机使用的燃烧室。其它此类新公司包括要研制一款小型固体火箭和一款大得多的液氧/煤油火箭的星河动力(Galactic Energy)以及正在研制一款尚未命名的三级固体小运载的灵动飞天(S-Motor)。灵动飞天去年11月试验了一台发动机。
作为中国航天计划的主要承包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CASC)不仅在为部分新公司提供支持,自己已在研制面向商业市场的轻型运载火箭。1月21日在第6次发射时把4颗小型商业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的长征11正在为6月份前后的首次海上发射做准备。海上发射将采用一艘改装的船只,以提供低倾角发射机会。
长征11火箭在组装
在航天科技集团之下运营的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正在研制“捷龙”1固体微小型火箭,具备“快速、敏捷和灵活”的特点,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150公斤,可能会在未来数月进行一次试飞。称为“腾龙”的另一系列也正在研制,将采用液体推进,并具备垂直起降能力,拟在未来两三年内首飞。
让赛场变得更加拥挤的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CASIC)这家导弹制造企业和国防巨头,也是航天科技集团的姊妹国有企业。通过其所属的科工火箭公司(Expace),航天科工将在今年发射更多的“快舟”1A商业固体火箭(高20米,直径1.4米,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200公斤),而更大的“快舟”11火箭(相同轨道运载能力可达1000公斤)预计也将在未来几个月首飞。
运载市场预计将养活不了所有这些各类机构及其火箭,但私营和传统国有企业商业航天项目所受到的显而易见的全面支持表明,这是一项国家战略,旨在刺激航天发射能力创新,以让国家受益,无论最终脱颖而出的是哪些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