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一座“规模很大”的天文馆将在上海拔地而起。上海科技馆副馆长赵世明昨天透露,上海正在筹建天文馆,目前已在调研阶段,并有多套选址方案,但最终选址还未敲定,可以肯定的是天文馆的“规模很大”,不久之后将正式立项。今后,上海科技馆、2013年建成的自然博物馆新馆和上海天文馆将形成合力,形成大科普格局。“和佘山的天文博物馆不同,上海正在筹建的天文馆不仅仅是展示,还力争让市民可以观测天体,重在体验。”赵世明表示,尽管目前科技馆已有太空影院、航天展品展板,但他感到上海仍需要一个专业的天文馆。
昨天,上海天空上演了“一轮金钩”的日偏食景象,但是市民无法通过公共天文望远镜来观测这一天象。“上海现有的科普场馆中还没有一架天文望远镜是对外开放的。”上海天文台佘山站站长、上海天文博物馆馆长林清介绍说,上海科技馆内没有天文望远镜,位于佘山的上海天文博物馆虽然珍藏着一架有百年历史的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但这架望远镜已属于文物,不适合对外开放。上海天文博物馆内建有一个观测室,但面积非常小,平时不接待游客。而且博物馆属于文物保护建筑,无法扩建,难以接待大量的参观者,一到旅游旺季,博物馆就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我们希望建造的天文馆应该包括太阳望远镜和普通天文望远镜,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参观者都能通过这些天文望远镜真实地了解宇宙。”林清畅想说,这个天文台的面积应该达到2万平方米以上,向公众展示宇宙的演化历史和人类对宇宙探索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