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号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示意图
美国东部时间22日凌晨3时44分(北京时间15时44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龙”号飞船搭乘“猎鹰9”号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国际空间站将因此迎来首个私营企业制造的航天器,这也是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首次向国际空间站运送物资。有评论称,此次发射开启了私营企业进入航天领域的新时代。
太空之旅一路波折
据《纽约时报》22日称,按计划本次任务只是象征性地为国际空间站带去1000来磅普通货物——其中包括食品、饮用水、生活用品以及15套由学生设计的科学实验仪器。但发射本身已经在技术层面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商业轨道运输规划的主管艾伦·琳德莫耶说:“我认为这是美国企业家精神的一个完美例证。”据称大约有100名贵宾受邀在现场观看了发射。
而发射之后,本次运输任务的最难环节刚刚到来:“龙”号飞船大约需要一天的时间进入国际空间站轨道,而后再用一天的时间对其推进、通讯以及导航系统进行测试。如果一切顺利,“龙”号飞船将于5月25日与国际空间站进行对接。届时宇航员唐·佩蒂特和安德烈·凯珀斯将通过机械臂抓住“龙”号飞船帮助其停靠在恰当的对接点上。两个航天器间的舱门将于5月26日打开,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将可以进入“龙”号飞船,取出物资。5月31日,在被装满科学实验设备和其他物资后,“龙”号飞船将脱离空间站返回地球,之后它将坠入太平洋中,由专门的船舶回收。
这次发射原定于今年2月进行,后由于需要更多时间进行测试,发射被数度推迟。本月19日,由于一台引擎出现压力问题,飞船在最后一刻取消发射。SpaceX公司工程师检测后确认,事故根源在于一个止回阀出现故障。
卖掉座驾“打的”上班
卖掉座驾后“打的”上下班,不仅省了钱,还落得无车一身轻。精于算计的美国政府早在2010年就签署一项空间计划法案,拟扶持私企开发轨道飞行器,以最终接手向国际空间站运送人员和物资的任务,这样也便于NASA腾挪出精力去照顾那些更高端的太空探测技术。
有了保航护驾之人,私营太空企业动作频频。2010年10月,极力推进“付费太空游”的美国维珍银河公司,让一艘空间旅行飞行器“太空船2号”完成了首次独立滑翔。同年12月8日,“龙”号飞船的闪亮登场,进入低地球轨道后顺利返回。这次试验性的发射升空给当时的美国航天业带来了不小的震动,而一干私企航天器的异军突起,被认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到了2011年,美国航天业才真正体会到艰难与感伤。全部的航天飞机先后告老还乡,而NASA仍要保障国际空间站的物资和人员运输。一早准备好的策略就是付高额票价购买俄罗斯“联盟号”的运送服务(每运送一名美宇航员需向俄支付约6000万美元)。不过,仅从NASA自家的载人项目起起落落就不难看出,他们说服不了自己去信任所谓“俄国人上个世纪60年代设计的飞船”,飞得安不安全是一回事,一旦空间站出现紧急情况时,逃生舱全是俄罗斯的,怎么也觉得处于劣势。
此时来看,没有比让私企彻底接手美国对国际空间站的人员物资运输任务更划算的了。美国政府问责局的一项分析表明,类似的计划如果按美国宇航局的传统模式进行采购,成本将比现在高出4倍—10倍。
“廉价空间探索”来临?
5月22日的发射是NASA商业轨道运输服务(COTS)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鼓励私营企业参与航天任务,提供更加经济合理的发射解决方案,以帮助填补航天飞机于退役后所留下的空白。但该计划一经提出就遭到了一些立法者和公众人士的批评,他们对商用航天器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并认为航空领域向私营企业开发将对国家安全带来隐患。
SpaceX公司总裁格温·肖特韦尔说:“批评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对解决问题而言却无济于事。因此,我倾向于将重点放在我们的工作上,而非那些质疑上。”
NASA和政府负责太空商业开发的部门表示,现在正是将太空舞台从政府专营过渡到政府与私营机构共同参与的时候。
“这种过渡是不可避免的,”NASA商业航天发展部总监菲尔·麦卡利斯特说,“它总会在某个时刻发生,即便不在今天或是今天这个任务并未达到其预期效果,今后它最终还是要发生。”
航天工程费用高,风险大,一般应属国家行为。在今天之前,除了政府投资、建造和控制的飞行器,还没有任何一架商业公司的飞船造访过国际空间站。《纽约时报》文章称,从这个角度而言,如果“龙”号飞船最终成功飞抵空间站,将标志着NASA在推动低轨道基础运输商业化、民营化方面,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而对于跻身这一领域的SpaceX公司来讲,也将因此有望获得一份包含12次往返任务、价值16亿美元的巨额合同,进而加速航天运输商业化的新趋势。
总编辑圈点
由于成本高、风险大,世界各国的航天工程以往无一例外都是国家行为。美国一家私营企业能够有声有色地成就这么大的事儿,实属不易。商业化是人类航天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也必将成为航天事业空前繁荣和发展的新的动力。给国际空间站补给粮草这种活计也许过于“小儿科”,所以NASA希望自己腾出手来更加专注那些“高雅”,比如火星探索等。在低端领域,NASA宁愿充任产品用户而不是研发者,这是一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明智之举。可以肯定,NASA将因之实现一次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