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消息:导读:基尔大学的维默教授说:“我认为,首先实现重返月球目标的,会是中国人。中国的航天计划现在有着最强的驱动力,进展速度明显高于俄罗斯和美国。我甚至怀疑美国人和俄国人是不是真心想登上月球以及火星。”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12月8日2时23分发射升空,并将在一个月后尝试首次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
据德媒8日报道,在德国北方波罗的海之滨的基尔市,几名科学家正紧张、兴奋地关注着来自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消息。
来自中国山东的于佳,是德国基尔大学地外物理系的博士后研究员。这些天,他忙着在实验室里测试一台粒子辐射探测仪的数据传输功能。该仪器具备带电粒子、中性粒子自动化检测等多项功能。五脏俱全的仪器,体积却只有两个咖啡杯那般大小。
“这台仪器搭载中国的‘嫦娥四号’,一同在月球背面着陆。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进行着陆。”
基尔大学实验室里的这台探测仪,其实只是一件备份。和它结构完全相同的“孪生兄弟”,几个月前就已经被装载到“嫦娥四号”里,即将发射升空,前往月球背面实施软着陆。为了解决地球与月球背面的通信问题,中国已经在今年5月发射了“鹊桥号”中继卫星前往月球背面上空的地月L2点。
基尔大学的粒子探测仪随“嫦娥四号”着陆后,就将正式开始在月球表面的科研工作。采集到的辐射数据,将通过“鹊桥号”中继星,源源不断地传回地球。
于佳的导师、月球粒子辐射探测仪项目的负责人维默教授(Robert Wimmer-Schweingruber)介绍说,这些数据将用来研究宇宙射线辐射对宇航员健康的影响。他相信,今后十年内,人类有望重返月球,月球背面也是可能的着陆地点之一。
维默教授(图自德媒)
谁将率先重返月球?
1972年12月,在完成六次登月任务后,耗资巨大的美国阿波罗探月计划落下了帷幕。阿波罗17号飞船的宇航员,也成为了迄今最后一次踏上月球的人类。
近年来,美、欧、俄、中等航天大国纷纷重提载人探月任务。美国与俄罗斯计划在2024年前后共同建成“深空门户”空间站(Deep Space Gateway),运行于月球轨道上,将其作为载人登月、飞往火星的基地以及中转站。而中国航天部门也有计划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实现载人登月,正在进行中的“嫦娥”无人探月工程,可以被视为载人登月的先导任务。
基尔大学的维默教授说:“我认为,首先实现重返月球目标的,会是中国人。中国的航天计划现在有着最强的驱动力,进展速度明显高于俄罗斯和美国。我甚至怀疑美国人和俄国人是不是真心想登上月球以及火星。”
欧洲空间局的宇航员,一直都是搭载美国或者俄罗斯的航天器进入太空。在载人登月议题上,欧洲也需要合作伙伴。不久前,欧空局局长沃纳(Jan Wörner)在接受德媒时表示,希望中国届时实施载人探月、载人火星任务时,也能像如今的”嫦娥”项目一样开放国际合作。近年来,欧空局还为多名宇航员进行中文语言培训,毛雷尔(Matthias Maurer)、克里斯托弗莱蒂(Samantha Cristoforetti)等人还曾与中国航天员一同参加训练。
开放国际合作
除了德国基尔大学的粒子辐射探测仪,此次“嫦娥四号”项目,还有两台其他欧洲国家的科研设备,分别来自荷兰和瑞典。
其中,荷兰的设备已经在今年5月随“鹊桥号”中继星先行升空。维默教授对德国之声介绍说,大约三年前,他的团队就向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申请了“嫦娥四号”的载荷舱位。
“我们去北京展示了我们的科研计划,几个月后我们就收到了邮件,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喜悦。我猜测,选中我们大概是因为我们的研究是为载人登月做准备的,而中国人很有可能会率先重返月球。”
已经为这台粒子辐射探测仪忙碌了两年的于佳,还在实验室里与维默教授商讨仪器着陆后的数据接收等各类问题。
于佳介绍说,登月后,他们的探测仪将与“嫦娥四号”一起接受月球表面恶劣环境的考验,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长达14天、没有阳光的“月夜”,仪器届时将面临摄氏零下150度以下的低温。
“届时,着陆器的顶盖将会封闭。没有太阳能的情况下,‘嫦娥四号’上的核热电池只能满足最最基本的供电需求,其产生的热量也将用来给仪器保温,防止它们被冻坏。14天后,太阳重新照到着陆器上,探测仪重新开机。14天的月夜与月昼不断循环。”
不过,这是于佳与维默一个多月后才需要担心的事情。“嫦娥四号”已经在北京时间12月8日凌晨2点23分搭载长征三号乙改进III型火箭升空。随后,它将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变轨过程,大约一个月后在月球背面着陆。“嫦娥”工程此前的三枚探测器,全都取得了成功。
|